东阳木雕的空间构思巧妙、布局紧凑,以浮雕为主,既不同于国画的二维空间,又不同于雕塑的三维空间,处在二维到三维之间“二点五”维度的空间之中,“在二维空间内呈现三维视觉效果,是东阳木雕传统技法的独有魅力。”胡先民说。
胡先民
1971年出生于浙江东阳,肢体残疾,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020年入选为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试点支持的非遗工匠。
乘车进入东阳市,四处可见木雕广告牌。那些深深浅浅的浮雕,刻画着人物与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时刻提醒着异乡人,木雕对于东阳的价值。
远的不说,即便是现在,东阳木雕也风头无两。在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北京雁栖湖会议中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众多中国主场外交场合,都有东阳木雕的身影。仅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东阳就举全市之力提供了千余件木雕红木作品,从主会场到萧山机场专用候机楼,从杭州西子宾馆到楼外楼饭店,成为一张对外宣传的“大国名片”。
低调奢华的艺术
木雕师傅们常说:“木头不是死的,它的质感,它的纹理,还有它被晒得爆裂的声音,以及散发出的香气都是对世人的一种表白。”如果只了解东阳木雕的历史而未亲眼所见,你一定不能真正体会它的美。
离东阳市最近的火车站在义乌,49岁的胡先民早已在站外等候,他是东阳木雕行业新一辈中的杰出代表,也是让我们慕名而来的主角。
由于4岁时患上骨髓炎,胡先民的右腿落下终身残疾,受此影响,身高也只有一米六左右,尽管腿有残疾,但并不影响他开车。那天,他穿着一身亚麻布料的休闲装跛行而来,在南方的阴雨中,显得整洁利落,人也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他微信朋友圈里的内容大多关于山水风景、诗词歌赋,让人想到东阳的木雕工匠活得好像个诗人。
浙江省浦江县佑岩禅寺内的大佛背光,由胡先民团队设计并制作。与一般佛像平面式的背光不同,该背光呈现出立体堆塑效果,高10.5米,雕刻着7尊小佛像、飞天、祥云、大象、狮子、鹿等吉祥物,栩栩如生,尽显华丽。
一见面,胡先民并没有直接载我们去他的工作室,而是先驶过山林迂回的古道,去拜访了一座寺庙——佑岩禅寺。这座始建于初唐、大兴于元末、重修于清代道光年间的禅宗寺院,从2018年起在原址重建,寺庙中三座佛像后高10.5米的背光便出自胡先民之手。
胡先民介绍,与众多其他木雕艺术不同,东阳木雕素来色泽淡雅,讲究雕工细腻清澈可见,很少施以深色漆料。作品完成后,一般采用清水原本色漆做表面处理,过去常有不做漆,就原木本质应用于建筑构件和一些家用器具之上,因此也被称为“白木雕”或“清水白木雕”。
进口而来、堆放在港口的木雕原材料,经过木雕师傅的巧手雕琢之后,被赋予了中式的美韵。
东阳木雕过去多采用香樟木、椴木、银杏木等木材,它们或洁白淡雅,或散发经年不衰的浓郁香气。以香樟木为例,木材纹理优美,色泽淡雅,因其独特的香味还兼具防虫的特点,成为东阳木雕艺人常常加以选用的主要材料,受到购置家庭器具人士的珍爱。
想要了解东阳木雕的最高水准,必要去卢宅。接近傍晚时分,胡先民执意要载我们到卢宅周围转一圈,他自豪地说:“北有故宫,南有卢宅。”卢宅本非宅,而是一个完整的雕刻艺术建筑群落。1988年,国务院新公布了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就是其中之一。
胡先民作品《云想衣裳花想容》
卢宅内的木雕,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梁、雀替、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都随处可见岁寒三友、渔樵耕读、福禄寿喜等图案,在一片片不起眼的隔扇、裙板和绦环板上,就有《八仙过海》《水浒》《百寿图》《姜子牙遇文王》等多种浮雕。
东阳木雕的空间构思巧妙、布局紧凑,以浮雕为主,既不同于国画的二维空间,又不同于雕塑的三维空间,处在二维到三维之间“二点五”维度的空间之中,“在二维空间内呈现三维视觉效果,是东阳木雕传统技法的独有魅力。”胡先民说。
刀斧下的人生
东阳市有一处新崛起的城市地标——木雕小镇,距离市中心仅十多分钟的车程,2016年列入浙江省第二批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胡先民的家就在那儿。在路上,他不时指着窗外一掠而过的房子,介绍那是哪位大师的工作室,甚至木雕小镇的主路就叫“大师路”,这些匠人的名字已然成为嵌入东阳的文化符号。
目前,在木雕领域,东阳全市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3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9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6人。胡先民作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是首批入驻木雕小镇的26位大师之一。
在“大师路”一侧,门前竖有八根大型梁柱的建筑就是胡先民的家。说是家,其实是一个占地10亩、由4栋大楼围成的艺术馆,中间还有一个下沉式庭院,院中竹林、假石、流水、草木,充满了江南园林的小巧精致。
在1000平方米的主楼展厅内,陈列着各种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其中有一件人物上身雕像,是胡先民逢人参观必要介绍的珍品,雕像的原型便是胡先民已故的父亲。父子俩感情甚笃,“我4岁时患上骨髓炎,高烧一周不退,奄奄一息,很多人都觉得我没救了,劝他放弃,但父亲坚决不同意。”
胡先民的父亲是位小学老师,对孩子倾其所有、谆谆教诲。生病最开始的几年里,父亲给整天躺在床榻上的胡先民搜集来各种画报、年画,引导他学习绘画,希望他能学得一技之长,有口饭吃。老人家还积极培养胡先民的两个哥哥,期望两人成才后能多帮扶幼弟。兄弟俩不负众望,先后考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然而,大哥在大学期间患病,猝然去世,成为全家人的伤心往事。
胡先民初中毕业后从事木雕工作,从学徒开始就伴随着他的100多把刀具,像是他最亲近的兄弟。
在父亲督促下,胡先民的绘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谋生,他初中毕业后放弃学业学习木雕,后来又跟随同乡人来到广东番禺一家红木家具厂打工,但工厂简单而刻板的雕刻工作让他感到枯燥乏味。一次上街,他偶然看到了一尊精美图案的陶瓷制品,如获至宝,毫不犹豫拿出身上仅有的100多元钱买了下来。从此每到晚上,工友们逛街打牌,他则躲进厂房拿着废料通宵模仿雕刻瓷器上的图案,那时候光木雕工具就有100多把,他的手被刻刀磨得时常出血。
当时同在一家工厂打工的邻村姑娘金环芳被这个执着的残疾小伙子深深打动,22岁时不顾父母反对执意嫁给了他。如今,两个女儿一个高中在读,一个大学毕业从事摄影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安逸富足。
由于身体原因,胡先民从广东回到家乡,彼时他开始在木雕界崭露头角,作品《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一次获奖;随后又创作了《父亲》《全国劳模》《周恩来》等作品。其中《春满中华》作品参加了在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举办的全国性工艺美术展览。
2003年,在东阳市残联的推荐下,胡先民开始参加残疾人木雕比赛并获奖。但随后他也迎来许多质疑的声音,“你就是个残疾人木雕大师”“推上去也是走个样”,这让他陷入七八年的压抑期。
后来,东阳木雕的老前辈以及省市级残联出面解围,胡先民才重拾信心。2012年之后,在政府、行业推荐下,他被评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百万千”高技能领军人才拔尖技能人才。
一枝独秀不是春
胡先民已经从事木雕行业30多年,现在的他除了继续雕刻外,更多的是带徒授艺。
从1988年开始带徒授艺至今,胡先民带出了近百名弟子,其中10%是残疾人,现在他的工作室内还有5名残疾人学习木雕。徒弟叶晓芳曾因一场大火,导致全身95%以上面积烧伤,其中60%为深三度烧伤,成为三级肢残。经过胡先民的悉心指导,她在木雕技艺上逐渐精进,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金华十大女匠、金华市残疾人人才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6岁便失聪的麻季远是胡先民去年收下的徒弟,“师父说只要我坚持不懈,他就一定会把我拉到木雕这条路上来。”提起师父,麻季远充满感激,在胡先民的艺术馆见到他时,他正在一块木板上雕刻,因为听不见,直到我们拍他的肩膀,他才反应过来。
2014年,胡先民工作室被中国残联确立为第二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2020年,胡先民又入选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试点支持的残疾人非遗工匠。这些年来,他也一直在留意残疾人中的好苗子,“希望能借助基地这个平台,为残联系统培养出几位优异的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改变社会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印象。”
如今,
胡先民除了把木雕当做谋生的手段外,
还是一种感情的寄托、一份责任与担当。
正是像胡先民这样醉心于雕刻艺术与创作的工匠们,
成就了东阳木雕这个辉煌的传统产业,
使其不断开新花结新果。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