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李长江:没有翅膀的雄鹰

2008年07月15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李长江正在创作《虎啸图》

 

  中广网5月22日鹤岗消息(记者毕国昌 实习记者乔仁慧 鹤岗台记者李新敏)翻开2002年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在第109页有一段这样介绍:李长江,笔名江月,黑龙江省鹤岗人,无双臂,用嘴和残臂(左臂约10厘米,右臂约3厘米)完成装卸胶卷、安装三角架、固定照相机、连接快门线并拍摄照片,擅长人像风光摄影,1998年6月至2000年5月多次在中国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展。2001年颁证,无臂摄影之最。

 

  关于李长江摄影的过程,大全里只有寥寥几行文字,然而为了熟练掌握这一过程,无臂人付出了多少辛苦,经历了多少磨难,就连他自己都不愿再提起。没有手,他就用嘴,用脖子,用肩膀,用脚,总之,能用上的全都派上用场。冬天,用嘴支三角架,嘴唇粘破了皮,鲜血直流。有一次去滑雪场拍片,不小心掉进了一米多深的冰窟窿里,险些丢掉性命。

 

  李长江因摄影记入基尼斯世界大全,但是他最初却因绘画而成名。早在1995年他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个人画展,并且一度成了新闻人物。

 

  李长江从小喜欢画画,他的双臂就是因为一幅图画失去的。

 

 

李长江在鹤岗将军石山庄摄影

 

  1975年夏天,上小学二年级的李长江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手里的一幅画被风刮跑了,他赶紧跑去追。跑着跑着,他触到了因打雷而被击落的高压线上,不幸发生了。几天以后,当他被抢救过来的时候,他成了一个没有手,没有双臂的残疾人。那个时候,小长江想到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去死。他想以死来解脱自身的痛苦,以死来减轻家庭的负担。在一次次寻短见,一次次被人救下来之后,小长江的情绪渐渐稳定了。李长江说:“后来让父母的感动,让哥哥、弟弟、妹妹这种亲情打动以后,反复地折腾几次,自己这么做对不对啊?自己不这么做怎么选择生存方式,一旦自己选择一种生存方式,自己好像立个目标了,这就好了。恰恰就在这一刻,猛然间好像清醒了。”

 

  从迷茫和痛苦中逐渐清醒了的李长江开始正视现实。这个倔强的孩子不再呆坐着,他练习踢球、滑冰,尝试着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因为身体失去平衡,他常常摔得满脸是伤。在摔摔打打中,渐渐找到了身体的平衡。

 

  出事以后,长江告别了学校,刚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的小长江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读书。 “当时就趴着门缝瞅那小学生背着书包早晨上学去,眼巴巴地,大门不敢开,趴着瞅去,那种羡慕啊!”妹妹写作业,长江就坐在一旁看。一次,妹妹有意将铅笔和本子放在桌上,然后离开了。当她返回来的时候,她盼望的奇迹发生了。

 

  妹妹告诉记者:“我就看到我的本子上写着“李长江”三个字,写得歪歪扭扭的,而我看出来了,我当时心里好感动啊,我哥哥终于能写出字来了,我就拿着我那本子,疯了一样,就往外跑。”哥哥能用嘴叼笔写字了,妹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告诉左邻右舍,告诉所有的人。

 

  没有手也能写字,长江比任何人都高兴。从那以后,他每天练习写字,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不知咬坏了多少只铅笔。牙齿酸了,木了,吃不了东西,但他不在乎。在他的刻苦练习下,字一天比一天写得好。看到长江的刻苦劲儿,家里人重新又看了到希望。

 

  李长江出生在煤矿工人家庭,他在家里七个孩子当中排行第三。看到长江喜欢画画,画什么像什么,他的父母就在私下里说,这孩子将来说不定能有点出息。

 

 

李长江绘画作品《怒吼》

 

  自从能够用嘴叼笔写字,长江开始练习画画。1979年4月的一天,长江的大哥到市里办事,看到市艺术馆有个绘画班正在招生,就进去把长江的情况跟老师说了,老师有些犹豫,但是没有拒绝,他决定见一见这个没有双臂的孩子。他就是李长江一直尊称恩师的于海林。于海林回忆当初的情景:“到他家一看,小孩十几岁,两个胳膊全都没有,我就跟他聊了聊,后来我就说,你喜欢画画呀,有没有画,拿出来我看看。他就上被垛架,把被垛架门开开,用脚把画拿出来,又把绳解开,完了之后,用两只脚把画给我展开。看到他这些个动作,我就决定收他。通过实践证明了我把他收对了。”

 

  小长江先在于老师那儿学了整整三年,然后又陆续学了几年,长江的刻苦劲,老师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夏天画画,别人都出去乘凉,他呢,就穿个背心子,叼笔画画,汗全都滴到纸上了。别人用一倍的努力,他得用十倍的努力。”

 

  长江的画有了很大长进,他在鹤岗书画界也小有名气了。有一年,他父亲所在单位要到北京工人文化宫举办画展,作为矿工子弟,他的三幅作品被选中了,他也被邀进京。这次画展让长江开了眼界,同时,也在心里孕育了梦想。

 

  李长江说:我说我能不能自己办个展览,办展览我在哪儿呢?最后选来选去,中国美术馆,最高艺术殿堂,我说要是在这儿办个展览,我这辈子真是三生有幸啊!”长江是个有梦想就不放弃的人。他一边作画,一边学习,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他觉得实现梦想的时机已经成熟。1994年初,他向中国美术馆递交了举办个人画展的申请。当他到市文联盖章时有些熟悉他的人很不理解,都说:“长江,你有这两万块钱在鹤岗干点啥干不好,你跑那儿折腾啥?”

 

  1995年7月,申请批下来了,于是一个无臂青年用嘴叼笔完成的60多幅国画终于在中国美术馆与世人见面了。

 

  由于没有任何社会背景,他的画展没有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前来捧场,由于没有钱,画展甚至没举办开幕仪式,但是,长江笔下一幅幅独具风格的作品和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使他的画展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隔壁展厅花重金请来的记者们对李长江这个东北来的无臂青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到他的展厅来采访,弄得隔壁展厅冷冷清清。《中国煤炭报》以《没有开幕式的画展》为题对这个没有鲜花,没有缎带的画展作了长篇报道;北京电视台制作了长达15分钟的专题节目;《世界报道》杂志也对画展作了详细报道。经过新闻媒体的报道,长江的展厅火了,北京人、外地人、外国人纷纷来到中国美术馆,他们要看看长江的画,看看长江这个人。

 

 

李长江摄影作品《回家》

 

  画展办得非常成功,七天的时间观众为他写下了厚厚四大本留言,这些留言成了长江的精神财富,他比以前更自信了。摄影就是画展回来后他向自己提出的新的挑战。

 

  无臂人搞摄影,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或者是异想天开。没有手怎么装胶卷?怎么支三角架?怎么按快门?然而,长江成功了,他克服了所有的困难,成了世界无臂摄影之最。几年来,长江的摄影作品已达一百多幅,其中的得意之作有在黑龙江边拍摄的《龙江晨曦》,有在齐齐哈尔拍摄的《丹顶鹤》,他曾多次去中国雪乡创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全国、省、市摄影大奖。

 

  1998年6月,李长江第二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书画摄影作品展,这一次要隆重得多。中国著名摄影家、为毛泽东等伟人摄影的徐肖冰、侯波夫妇和一些国内外知名画家前来参观祝贺,他们对李长江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的老师于海林评价长江的作品说:“可以说,长江的画、长江的字、他的摄影,他完全是跟咱们正常人搞出的东西一模一样,他要不说,你要不当场看,谁也不能相信他搞出的这个东西是残疾人搞的,是没有双臂的人搞的。”

 

  在参观作品的同时,人们通过录像了解了李长江书画和摄影的全过程,都被他的毅力和精神所感动,许多人是含着眼泪观看画展的。

 

  艺术没有国界。长江的画不但中国人喜欢,就连外国人也喜欢。2003年,省残联到韩国举办残疾人画展并进行义卖,他的三十幅作品被抢购一空,画展上,他还即兴作画,博得人们阵阵喝彩。当年,他的国画《红色腊梅》就出现在韩国的贺年卡上。长江的作品在《中华书画艺术博览》和《中国当代书画典》中也占有一席之地。2002年,李长江加入了世界口足绘画艺术协会,并享有该协会颁发的奖学金,同年,他的名字被记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2005年4月他应邀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口足绘画艺术协会代表大会。作品在2005年、2006年被收入大世界基尼斯画册、中国残疾人美术家优秀作品展等书籍。

 

  如今,李长江在潜心创作他的工笔画雄鹰图,他的画室墙上挂满了已画好的雄鹰图,画桌上摆放着正在创作中的雄鹰图。李长江告诉我们,他喜欢鹰,他给自己的一幅肖像画起名叫“雪鹰”,书画界的朋友管他叫“东北雄鹰”,长江对鹰情有独钟是有原因的。他总是用这样一句话激励着自己:“本来自己没有双翅,老想飞,它寄托我一种内心的向往,虽然风雪折断了我的翅膀,可我心依然在翱翔。”

 

  李长江的故事讲完了,让我们祝愿这只没有翅膀的雄鹰在艺术的天空尽情的翱翔,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