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一只残疾的眼睛

2021年04月08日 来源:《三月风》2021年第2期

文_商周

我从事的是一个看书写字的行业,以至于有人会问我鼻梁上为什么没有架上一副眼镜。不戴眼镜的书生虽不常见,但要是我说我有一只眼睛残疾,那可能才是令人惊讶的事情。我的左眼视力只有0.3,如果我不说,大概身边也没人能看出来。就是我自己,也是到10岁那年才偶然发现的。

那时父亲注意到我频繁地眨左眼皮,便怀疑我的眼睛有问题。他让我捂住左眼看东西,没有任何异常。等我再捂住右眼时,眼前呈现出另外一个世界:书上的字看不清楚,父亲的脸也模糊,就是煤油灯的火苗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边界。从那时起,父亲带上我开始了求医之旅。

那是1984年,我还在公社中学读初一。一到周末,父亲便骑着他那辆“长征”牌载重自行车带我去县城人民医院,那里的五官科有个比较有名的眼科医生,姓张。我现在还能记得张医生所开的那几种药:一个是鱼肝油,另一个是复方丹参片,有糖衣味道比较甜;还有一个是肌苷注射液,注射完之后肌肉往往很痛。我对痛有一定的承受力,所以打肌苷不是难事。难的是吃复方丹参片和鱼肝油,因为张医生说吃药需要凉开水,而那时学生是没有开水的。父亲于是给我当时的班主任送去了两瓶粮食酿的白酒,让他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一点开水。

我总是不愿意去班主任那里,吃药便总是不规律。直到一个周末,父亲让我把药盒拿来,检查剩下的数量后发现我没有按时吃药。那次父亲的责骂让我知道家里为我看病付出的艰辛,于是吃药又准时起来,但还是不愿去老师那里要开水,于是练出了吃药丸不用水的本领。

就这样在县人民医院看了有大半年的样子,我的视力却一直未见好转,父亲带我去了县中医院。那里有一个口碑不错的中医,姓朱,听说是祖传的眼科中医。对我们来说,这无疑是新的希望。

去了之后第一件事也是检查视力,他会翻开我的眼皮检查一会儿,最后给我开几味中药。因为要每天喝中药,父亲把他那辆自行车给了我,让我每天骑着自行车从十里外的中学回家。那时我个子很小,只能用右腿插入三脚架去踩动踏板,我们把这种骑车方式叫“搞三脚架”。

几个月的中药治疗后,我的视力居然慢慢好转了一些,有一次在朱医生那里测到了0.6。于是我就那样继续喝着中药,继续天天“搞三脚架”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不知为什么,后来我的视力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慢慢又回到了0.3的最初水平,而且再也不见起色。我也还记得后来我们去的时候,朱医生有时在那里现场翻看藏在抽屉里的医书的情形,让我怀疑他到底是不是祖传的中医。

父亲又去努力打听其他医生。后来听说邻县县城有一个民间“神医”,医术好得需要熟人引荐才有机会去看病。父亲找到当时在乡中心小学当校长的一个远方表舅,再通过他找到了认识那位神医的熊老师。

在一个星期天,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和小学校长还有熊老师一起从乡里出发去邻县。从乡里到邻县县城大约有25公里的路程,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山路,这让父亲骑得吃力得很。校长和熊老师在前面一边骑一边说话,偶尔他们会关心地回过头来问父亲是否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这时父亲会赶忙说“不用不用”,然后便直起身子用力蹬几下追上前去,但过一段路又会落后一些,再用力蹬几下……

尽管路程艰苦,但结果还是让人失望。那个民间“神医”习惯用麝香,这个药方的价格自然是昂贵的,昂贵到我们这样的农村家庭承受不起的程度。再说,这药方对我的眼睛也没有任何效果,所以也就彻底放弃了治疗。

十几年后,我来到了德国求学。感谢那位耐心的德国医生,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弱视,也知道了过去那些四处求医的日子原来都是徒劳。“视力发育在6岁左右就基本上定型了,所以在6岁之前,弱视基本上可以矫正。但之后就越来越难,等到10岁以上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世界上大概有1%~4%的人患有弱视,它是个常见病。您不用担心将来另外一只眼睛会受到影响,弱视是不会左右传递的。”他进一步补充说:“您这种情况在我们德国以前也比较常见。所以现在我们都要对儿童检查视力,及时发现并矫正弱视。在您小的时候,可能没有做过视力的检查吧?”

我小的时候的确是没有检查过视力的。在农田和山野,我都能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在课堂读书也没有问题,考试还常拿第一。我凭什么去怀疑我的眼睛,又为什么需要去检查我的视力呢?不过幸好,我还有一只可以用的眼睛。

从父亲带我去治疗眼疾那年算起,三十多年过去了。回忆往事时,很难找出我们父子之间温馨的时刻,但父亲带我去求医这件事,尤其是坐在他自行车后面的场景,却总是清晰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我甚至还会想,多亏了这只弱视的眼睛,因为它时刻提醒着我那如山的父爱。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