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振羽
伴随着几年来王忆的成长发展和声名渐起,社会上有人给她贴上多个标签:青年作家、女性作家、残疾作家、脑瘫诗人……然而有意思的是,王忆并未将自己圈进这些标签,而是不断“撕掉”它们,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无法标签化和类型化的作家。正是这种去标签化的不可方物的坚韧意志,让王忆的写作呈现出“去标签”的特质,这些特质让她从一般的青年作者中脱颖而出,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学“江湖”。
她的小说里总有这样一个女孩:她腼腆却又坚韧,每每遭遇坚硬的生存现实,总能凭借自己那种巨大的渴求生存的能量将其化掉,然后将这些化掉的残蜕变成铠甲,重新穿在身上,再次出发。就像《寻医记》里面那个算命先生的比喻:一条蛇——不是地上的蛇,而是天上的龙,“因为触犯了天规被惩罚到人间受难了”。我们看到了一个世俗化的神话辩证法:在无神的时代,凡人因坚韧之心而被神格化了。
女性生存、底层奋斗、疾病与残缺——是王忆书写的三个核心主题。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不虚此行来看你》,是王忆的第9部作品,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具有时代特征、集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当代女性小说。
在这部书中,王忆以更为娴熟、生动精准的文字搭建精神宇宙,犹如一座桥梁,构筑在男性和女性、幸运儿和逆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对话与交流。《不虚此行来看你》也是一部女性小说集,讲述了11个女性、11种生活,也就有11种命运。她们每个人拥有不同的人生,绽放不同的光彩。
王忆自从决定走上文学创作这条崎岖之路以来,一直期盼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一个撰写故事、刻画人物、编织情节的小说作者。因此在经历了散文、诗歌磨炼之后,她决心打破局限,大胆尝试。王忆希望可以通过发现的一件事物、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点,在经过自己的想象延伸之后,看着它们一点点具体化,这就是她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王忆文本。
《不虚此行来看你》里的所有女性到最后皆被厚待,她们的命运也像是一个诉说女性非常庞大的共同体。在一些小说里,这三个主题同时浮现,被密密地编织在故事里。究其根底,三者其实都是同一个母题的变奏:困境及其突围。
她说:“写作是我人生中极少数完全可独立做到的事,每当钻进黑夜,坐在书桌前,打开屏幕敲击键盘的时候,才是一个完整身心合一的我。”所以,她非常希望自己能够与其他大多数人一样,被“无差别地对待”,也希望自己能够不被“残疾”二字所局限。
她就是一个普通渺小的角色,万幸的是她看见了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她不愿意习惯性滑行,不愿意被贴标签,她选择了纯文学创作这样荆棘丛生、关山重重的险恶之路。她愿意竭尽自己全部的力量,追逐一个如此美好的方向。
我们不妨从她的诗集《在静寂里逆生长》——由“逆反诗”“与黑夜对望的时光”“白日梦晓”“银色人间”四个部分组成中看出,既有成长的疼痛,也有文化的苦旅,更有在苦难中喷发的不朽的生命力。诗人吉狄马加评价王忆说:“她的抒情诗非常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忠实于自己的灵魂,忠实于自己的思想。”
王忆真实地书写自己,也同时给读者以正能量。可以说,这些虚构的故事所传递的信息,不是散漫经营、一味迎合,而是王忆用自己不设限的生活、不设限的未来,鼓励所有的青年人生活不设限,鼓励所有人向往阳光灿烂的明天。正如王忆所言:文学是我身体和生命的延伸,是来自这个星球无形的滋养。我们热爱文学,以笔为枪,发射出的一定不是哀怨与悲泣,而是为了勾画出超越被禁锢的更美好、更绚烂的生命。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