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北京市

2015年06月02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十块钱 

作者_北京市海淀区 蔡春来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父亲生前的例例往事更显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其中一件关于十块钱的事情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现在,十块钱在人们的眼中算不上大数目,但在四十多年前,它在我家的份量可不轻,当时父亲工资收入低,每月也就是六、七十块钱,不仅养活一家五口人,还要接济外地的亲戚,因此,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那时甭说是十块钱,就是每一毛每一分钱都十分宝贵。我作为家里孩子中的老大,知道父母度日的艰辛,为此,除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父母一些小的帮助外,从不敢乱花一分钱。

那是1971年,我中学毕业离开山里的家乡独自一人到城里上技校,学校每个月给我们十七块五的生活补贴,为不给父母增添更大的经济负担,这十七块五就是我当时一个月包括了吃、穿、用及购买学习用品等的全部费用。当时的物价虽然比较低,但每个月十七块五的费用还是相当紧张的。为保持收支平衡,我把费用支出精确到了每厘钱,比如当时一个窝头卖二分五厘钱,单买一个要三分钱,我就一次买两个,这样一次可以节省一分钱……父母知道我生活紧张,所以每次我回家时总是一再嘱咐:“你一个人在外不比家里,再说又是长身体的时候,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别苦了自己。”同时还一次次把从生活中紧出来的钱塞到我手中。家中经济的窘迫状况我十分清楚,因此,一次次又把钱放回到父母手中,实在推不掉,就买些日用品和弟弟妹妹喜欢的东西,下次回家时带回送给他们。那时,虽然求学的日子很清苦,但我仍为自己能不再给父母增加负担而感到欣慰。

一次,父亲进京办事顺便来看我,临走时,他从衣兜中翻出一把毛票,抽出仅有的一张十元面额的钞票(当时人民币最高面额就是十元)递给说:“你独自一人在外不比在家,该花钱的地方别省着。”我看着父亲手里剩下的刚够回家路费的钱说:“爸,家里不富裕,再说您来回坐火车,路上也得花钱,这十块钱您留着路上用吧。”“给你就拿着,别犟了。”父亲边说边把钱硬塞到我手里。我知道,为了维持家里的日子,父亲不但戒了酒,就连平时抽的烟也是自己开荒种的,吃饭时也总是把好吃的留给弟弟和妹妹,而他自己则经常是白菜、咸菜、豆腐等素的不能再素的食物。为了一家人吃饱穿暖,他还常常下了夜班后又去爬山采草药、割荆梢,用卖得的钱贴补家用。1973年夏季的一天,父亲在矿井下出了工伤,我得到消息后赶到医院去看望。父亲的伤势很重,每天要做颈部牵引,说话也很困难,可他看到我焦急的样子和买的那些食品后,艰难地安慰我说:“我的伤没什么,你别担心,以后也不要再给我买什么吃的了,医院里什么都有,有那钱自己买些用的东西,要好好学习……”

我攥着那张被揉搓的有些发皱的十块钱钞票,望着父亲因日夜操劳,还不到50岁就已白发斑斑,身体有些佝偻的渐渐远去的背影,泪水不由自主地顺着面颊流淌下来:“爸,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后多挣钱,让您和妈不再为钱而发愁。”我咬着牙暗暗地下了决心。

后来,我毕业参加工作,随着收入的增多,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每次交给父亲钱时都被他拒绝了:“你在城里花消大,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由于长期操劳过度,父亲患上了多种疾病,那年父亲又被诊断出癌症,望着父亲日渐消瘦的面容,我们的心都碎了。在我们想方设法为父亲治病和照顾他的时候,他仍时常告诫我和弟弟、妹妹:“持家过日子要有计划,要细水常流,不能大手大脚……”

那年的一个冬日,辛苦劳做了一生的父亲默默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走了,但他的教诲,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头。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