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辽宁

2015年06月02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我心中的“母亲”之歌

作者_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 杨晓威

我是一名音乐爱好者,能用扬琴、二胡、笛子、口琴和葫芦丝娴熟地演奏千百首乐曲。但我最青睐的,还是著名歌唱家闫维文满怀激情演唱的《母亲》之歌。每当这首歌声情并茂的旋律传入我的耳畔,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那天堂里的母亲……

听姥爷讲:我的母亲出生那天,窗外雪花飞舞、梅花绽开,所以起名叫“雪梅”。常言“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皆称母亲是十里八村、百里挑一的美人儿。不幸的是,我的母亲在14岁时就丧失了母亲。于是身为长女的母亲肩负起重担,协助姥爷拉扯大年幼的妺妹和弟弟。几年后,我母亲有个比她大两岁的继母。母女关系亲密无间,好似一对亲姐妹,左邻右舍无不赞叹!

儿女们的骄傲

母亲生有五个儿女,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母亲还是格外地疼爱我,因为我自幼右腿患了小儿麻痹症落有残疾(后来又病残卧床)。另外,我在学生时代,每次考试成绩几乎都是名列前茅。每当母亲去学校开家长会时,聆听到班主任老师对我的夸奖,母亲的脸上和心里都自豪地乐开了花。我不但品学兼优,还爱好广泛。擅长吹笛子、吹口琴、拉二胡和弹扬琴,是学校文艺队的扬琴演奏员。性格开朗、待人随和的母亲喜欢唱唱歌。闲暇时,我们把家当舞台,我弹起扬琴为母亲伴唱《绣金匾》、《红梅赞》、《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歌,生活中充满了欢歌笑语。母亲与我和大妹妹在同一系统工作,在一次运动会女子百米赛跑时,平时就步履轻盈的母亲一马当先摘取桂冠。我们众儿女为拥有一位才貌出众、技压群芳的好母亲而深感自豪和荣幸!

勤劳的标兵

母亲在工厂工作一贯是朴实勤恳、吃苦耐劳。每逢工厂需要到十多公里以外的地方用手推车拉取原材料时,母亲总会争先恐后地报名、任劳任怨的。因而,母亲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母亲还是勤俭持家的好手。当年家里人口多、收入少,没闲钱给儿女们买新鞋穿。心灵手巧的母亲就自己动手糊鞋帮、纳鞋底、不辞辛苦、飞针走线、为儿女们精心缝制了一双又一双新鞋,节省了许多开支。家里有个古色古香的樟目箱,里面盛有好多双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新鞋。每当母亲打开箱子,我们几个小孩儿就十分好奇地围前围后的试穿各自喜欢的新鞋。我们兄妹五人就是穿着母亲缝制的布鞋、脚踏实地的走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又从“山重水覆疑无路”走向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母亲给我一个家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是1979年12月寒冷的一天,年逾古稀的爷爷从家乡领来一位小我五岁,健康清秀的姑娘和我相亲。母亲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朴实勤快并不嫌弃我有残疾的姑娘,并热情地挽留姑娘在家逗留了半个月。

相亲本来是件喜事,但对于我却犹如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虚荣心颇强的我觉得娶个村姑为妻很掉价,会让人笑话的。因此,我每天下班也不及早回家,尽可能的疏远这个姑娘。见我不情愿这桩婚事,母亲曾急的上了火、掉眼泪。爷爷也气得没在我家多住几天就失望地回家乡了。我看实在是难以抗拒母亲和爷爷的意愿,只好应允了与这位姑娘结为夫妻。尽管母亲每日白天工作很辛苦,可是在夜晚仍乐此不疲地缝制新衣服、新被褥,喜笑颜开的筹备着我的婚事。

就在1980年的“三八”妇女节,家里为我操办了婚礼。许多亲朋好友纷纷光临庆贺,世上又多了一户寻常百姓家。说良心话:婚后,年少的妻子对我特别关爱。任劳任怨地承担起一切家务,全力支持我工作。常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两三个月过后,见妻子真的是赤诚与我过日子,我也抛下了虚情杂念,尽可能的疼爱她、体贴她、不再冷淡她。

可是命运对于我却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也就在我新婚百余天后,由于某医院矢口否认的医疗差错致我病残卧床,丧失了继续工作和生活自理的能力,成为家里的负担。为不永久的拖累尚无身孕的妻子,我毅然决然地提出了离婚。无奈贤良的妻子不愿乘人之危而甩手离去,但经过我历经数月循循善诱的劝导,妻子终于同意离婚了,走向了新的生活之路。我衷心祝福她未来的生活永远过得比我好啊!

如今回味起这段昙花一现的婚姻,还是应该感激我的好母亲!我曾扪心自问:“是谁给了我生命?是谁给了我一个家?”此时此刻,是《母亲》之歌唱响了世间芸芸众生最精准的答案和呼声:“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操劳,使我曾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园,体验到女人柔情似水的恩爱,享受到男子汉激情逐浪高的幸福!

患难母子情意深

自从我于1980年7月病残卧床后,是母亲一直关切地守护在我的身旁。见我青春早残无法康复,痛心如焚的母亲不知掉了多少眼泪!每当我残上添病患了重感冒时,母亲都会给我做上一碗我最爱吃的疙瘩汤或包点三鲜馅饺子。母亲患有高血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朝夕都默默承受着关节变形十指连心和步履艰难的疼痛。为我端饭菜、倒屎尿。30年来,母亲从未失手打破一个玻璃尿瓶,可见母亲对我的呵护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记得2006年“五一” 节的深夜,我似乎睡到自然醒的睁开了眼睛,却看见母亲和众多亲人环绕在我的身旁,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是侄儿向我叙述了缘由:原来、在“五一”节的晚上8点多,我一反常态的提早翻身睡觉了(平日我写作或剪报到深夜才歇息)。过了许久,留宿家里的大弟弟发现有鲜血溢出了我的嘴角,呼叫和摇摆我也浑然不醒。可把母亲和家人吓坏了,大弟弟马上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救护人员给我初步确诊为“消化道出血”,亟需住院救治。母亲怕把我送往医院后就回不来了,再也看不见了,紧紧地搂护着我,不肯让人把我抬上救护车。听说是知情达理的小外甥女跪求哭劝后,母亲才豁然醒悟与众亲人把我护送到医院救治。从深夜到次日下午,母亲寸步不离的守护在我的身旁,连早点和午餐都没吃。残儿我真心疼,怕累坏了含辛茹苦的老母亲。在我和弟弟妹妹们的劝说下,母亲才恋恋不舍的与我惜别。我基本康复回家后,遵照医嘱还需口服15天的消炎药。夜里零点这次药,都是心细如发、大爱无疆的母亲准时起来帮我倒水、服药。母亲为我这次大病的康复夜以继日的操劳,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我这次残上添病,遇难呈祥,不仅要感谢众亲人,更感谢母亲!是母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她非常支持我残有所为、残有所养、残有所乐的写作、剪报的事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帮我取报刊、寄稿件。见我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母亲慈祥的脸上就会绽开美丽如花的笑靥。

总而言之:是母亲的养育之恩,才使我的残生有了曲径通幽的快乐和笔耕不辍的收获!

母亲一生疼爱我,不知付出了多少宝贵的心血。而青春早残的我却难有能力和机会报答母恩。隐约记得我在病残卧床之前,肩负起家里买粮买菜、洗衣做饭的事务,协助母亲分忧解愁。母亲患病时,我到饭店排队买回母亲爱吃的馅饼或油炸糕。母亲工作时长年不便回家吃饭,为了让母亲吃上新鲜出炉的饭菜,我首先骑着自行车把饭菜送到母亲的手中。我回家时饭菜已经半凉不热了,但我无怨无悔、爽在心田呀!

那是2002年初的一天,母亲不幸摔坏了左腿,需要手术更换股骨头。当时母亲没有医保,家里也没有多少积蓄。记得有一句话:“国乱显忠臣、家贫出孝子”。此时此刻,弟弟妹妹们纷纷上前效力,我虽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拿出了一年约5000元的病休工资和手里积攒的2500元稿费,帮助母亲治疗。多少表达了关爱母亲的一片孝心,手术做的非常成功。令家人们颇感惊奇的是:手术后的母亲的身体比过去硬朗了,也没有痛感,上下家里的5楼也行走自如了。母亲保持健康长寿,就是我们当儿女的快乐和幸福。亲爱的母亲呀,如果人生有来世的话,还请您老做我们的好母亲、好奶奶、好姥姥、我们还是一家人啊!

母亲啊,真的好想您!

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2010年3月19日的雨雪霏霏之夜,儿女们把突患重病的母亲送往医院救治。我在病榻上依依不舍的目送着母亲,当母亲被担架即将抬离家门的一刹那,我情不自禁发自肺腑的高声呼喊了两遍:“妈妈,您平安回来啊……”遗憾的是,也不知昏昏欲睡的母亲是否听到了残儿我满腔迸发的心声?随之我已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彻夜未眼的我,时刻牵挂着母亲的安危。次日上午9点多时,享年80岁的母亲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不幸病逝。我们原以为把母亲送到了医院就有了希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母亲此次去医院救治竟会永别了我们。噩耗传来,众亲人无比痛心,我更是悲痛欲绝。想当年是母亲怀抱着我离开故土来到沈阳投奔父亲安家立户,生活越过越红火。愧疚的是残儿我却不能起身护送母亲魂归故里入土为安,真是天大的不孝和遗憾啊!实在是太对不起亲爱的母亲呀!残儿我只能挥笔抒发出对您老的怀念之情。

亲爱的母亲:我们娘儿俩相依为命、同甘共苦了近60年,而您老骤然离去,给残儿我留下了巨大的悲痛和无尽的哀思呀!如今我们失去了您,犹如塌了半边天。记得过去您每天都坐在我病榻旁的沙发上,彼此聊天、晒太阳、人够手了还打打麻将。每天晚饭后您还不厌其烦的帮我沏茶、续水、至我畅饮才去歇息。自从母亲您不辞而别后、家里显得空荡荡的。往日母子相依、同欢共乐的情景已荡然无存。特别是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残儿我都用扬琴、二胡、口琴和葫芦丝演奏几支母亲生前喜欢欣赏和吟唱的歌曲,默默地缅怀天堂里的母亲。

亲爱的母亲:虽然您老去另一个世界约近5年了,但您老美丽的音容笑貌、端庄的举止言行、朴实善良、敬老爱幼的美德,将永远铭刻在儿女们的心扉。每年的清明和周年祭日时,儿女和孙男嫡女们都来墓前献花、拜竭,祝愿您老在天堂里顺心如意、多多照顾好自己。也请您老多多保佑儿孙们的生活更美好、事业更发达!借此机会、残儿我撰写了一首小诗敬献给您老,诗中简扼地赞美了您老来去飘香在世间的一生,相信母亲您会读懂残儿与您老血浓于水的亲情。

瑞雪飞舞梅花开,

香飘乾坤报春来;

春华秋实八十载,

传留美德暖情怀。



[1] [2]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