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父亲母亲”征文 > 优秀奖 > 正文
企盼天堂的谅解——清明忆父
作者_陕西省安康市 王庭德
在万物齐发的春季里,在细雨纷飞的点缀下,在鸟语花香的氛围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不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是父亲在天有灵呢?就在前天早上,我又梦见了天堂里的父亲,他穿着我记忆中的那身破破烂烂的灰布衣裳,坐在一间破屋里对我哭诉着他没有钱用,我赶忙上前拉住父亲的手,正要从口袋里掏钱给他的时候,却被人摇醒了——上夜网的人要出去,让我给开门。我看看手机,刚刚五点钟,我边开门,边回忆着刚才父子梦中相见的情景。那一幕,犹如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一样,绵长,无尽,揪人心扉……一连几天,我内心的宁静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隐隐的伤痛,虽不是针扎那样刺骨,却也让人寝食难安,无边的细雨编织着我对父亲的无尽思念,恍然间思绪被带到了一九九六年农历腊月二十五那个大雪纷飞的上午……
妹妹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惊醒了沉睡中的我。“歪歪,爸爸去世了。”听闻此言,我心里一惊,睡意全消,胡乱地穿上衣服就往父亲睡觉的床前奔去,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床面前那头大黑犍牛,昂着头哞哞叫个不停,像是在说:“你爸爸好可怜呀!活着时生活清苦,死了连个送终的人也没有……”再往父亲床上看去,只见父亲仰面横躺在床上,头悬在床边上,眼睛睁得老大,还有那张本就大大的嘴巴圆张着,痛苦的表情显得恐怖骇人。后来听村里的老人说,爸爸的这种情况是生前想见的人没有见着,想吃的东西没有吃到,或是想说的话没来得及留下……
看着父亲去世的惨状,我呆若木鸡似地站在那儿不知所措,大脑里面一片空白。过了许久,我才从妹妹那声泪俱下的哭喊中回过神来,只感觉天旋地转……在乡邻的帮助下,匆匆处理完父亲的丧事。从此以后,父亲与我们天人永隔,他留给我们的就是一座孤坟,虽然他在世时,是一个疯疯癫癫,连自己的生活都要别人照顾的人,但是他毕竟是生养我们的父亲,家里的成员数发生了变化,我总感觉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与此同时,有关父亲的记忆也不时的在我的脑海中萦绕……
我家的日子一直过得很拮据,源于家里没有劳动力。那时候,我在学校寄宿,给家里帮不上忙,母亲视力不好加上智力低下,妹妹年龄小,而我的父亲——一个疯疯颠颠的,做什么都必须有人一起带领着才行的智障人,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窘。
就因为如此,我们在生活上都很节俭。每顿的饭食,就是包谷糁糁、大头蒿子搅得稀溜溜的玉米面糊,而且规定每人一碗,多余的就算是剩饭舀起来,留着下顿做饭时放在一起吃。由于父亲饭量大,我跟妹妹商量好每人吃半碗,省出一碗来给父亲吃。尽管这样,我父亲还是吃不饱。于是每次预留的剩饭,总被父亲偷偷的吃掉了。
我们兄妹曾经恨过、也怨过我们残疾的双亲,也极度羡慕过别人家那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怨恨有什么用呢?更多的时候是寻求一种内心的安慰,他们毕竟是生养我们的父母,“狗不嫌母丑”更何况是人?既然没有权利选择,那就接受这个事实。
记得那次,还没做晌午饭的时候,我那不争气的肚子早已是咕咕噜噜的提出了抗议,正好这时我看到父亲贪婪的在厨房偷吃“剩”饭,当时我就暗自埋怨道:“我们应该吃得饭都省着给你吃,你居然又偷着吃,一点都不关心我们的饥饱,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父亲呢?……”我气愤极了,上前使劲把他一推,不料他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竟被一个身材矮小、弱不禁风的我弄得一个趔趄滚到地上,头咣当一声撞到墙上,半天爬不起来,饭也撒了一地……见此情景,我赶忙伸手去扶起他,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懊悔。
事隔半年后,父亲就去世了,那件事也成为我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每每想起,我愈发难受、自责,永远都不能原谅自己那时的无知与冲动……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独立,在一家网吧做打字复印兼网管工作,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我好想好想回去给我父亲扫墓上坟,可我毕竟是给人家打工的,请一次假,实在太不容易了……于是,在那个三岔路口,我完成了积蓄已久的心愿,为父亲送上了纸钱,希望父亲在天堂里吃饱、穿暖、一切安好……
孝敬父母,一刻都不能等待。当子欲养而亲不在时,那样的生死茫茫,那样的伤痛,三年五载的悔恨又岂能用文字能言状?
作者简介
王庭德,男,1981年出生,陕西旬阳县人,二级肢体残疾人孤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作代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安康市作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曾有700多篇通讯报道见报,还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15多万字,陕西省残疾人优秀作家奖得主,受到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贾平凹、中国作协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亲切接见。2011年加入中国乡土诗人协会,2012年当选陕西省残疾人作协副秘书长,《文化艺术报》特约记者,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安康市第四届会员代表,旬阳县残疾人自强模范、县残联代表,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2013年11月,他的19.7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这个世界无须仰视》出版后,在迅速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2014年9月20日,西北大学出版社在西安隆重推出修订版新闻及作品及研讨会,被16家媒体关注采访。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