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盲校按摩口头表达训练之我见

2012年02月14日 来源:《盲人月刊》

文/安徽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吕敏

在盲校按摩职业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盲生按摩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手法操作技能的练习,却忽视了盲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但是,如果大家留意就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受欢迎,而那些成绩一般的同学却得到了好评。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分析,我发现那些受到欢迎的同学除了技术熟练,还都能和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甚至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按摩疗法不同于其他的疗法,每次治疗时间都较长,这时就需要医生和患者进行交谈,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一来可以打破沉默气氛,使患者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身体放松,有利于提高疗效;二是有利于了解患者的其他情况(如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便于进一步指导治疗;三来可以让患者清楚地了解自身疾病的情况,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更好地配合治疗;四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感情。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实际工作中,一个好的按摩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使盲生有过硬的按摩技术,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在按摩职业教学中培养盲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形象

教师的语言是盲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盲生重点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知识讲清、讲透,更要注意语言的准确规范、生动形象。教师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教学和与盲生的课后交谈中,不仅要说流利的普通话,而且还要做到语言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同时还应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给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积极引导,耐心听取,培养盲生的自信心

老师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听取盲生的说话,积极鼓励他们将所要说的问题表达清楚和完整,切不可因为盲生说错或者其他原因粗暴地打断,从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表达环境。尤其是初次在大庭广众之下阐述自己看法的同学,特别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即使有不足之处,也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

三、鼓励盲生多渠道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

教师不仅要要求盲生认真阅读按摩专业书籍,更要鼓励盲生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有声书籍等多渠道、多范围地获取信息,以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内涵,为今后与各种层次、各类爱好的人进行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情境的创设,有赖于直观教学法的采用。这里的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导盲生充分利用其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并作为其认识事物的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盲生因视觉缺陷而引起的不足,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和方法。如解剖课上,教师可利用人体模型教具,让盲生触摸后有顺序地加以介绍说明相关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中医学基础、生理病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老师可提供一些相关的材料,让盲生开展讨论,然后让盲生完整、有条理地进行观点的阐述;按摩临床课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病案开展模拟诊疗活动,让学生通过询问和与患者的交谈,学会问诊的方法和与人交谈的技巧。

五、在活动中不断加以锻炼

积极鼓励盲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盲生的阅历,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更重要的可以发现自己在与人交谈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逐渐掌握与人交谈的技巧(如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话、话题的选择、礼貌用语等),让盲生在活动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 、 学会“口”与“手”的协调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一边和患者进行交谈,一边进行手法操作。但我发现一些同学能够与患者很好地交谈,却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了按摩操作的顺利进行,这就是“手”与“口”不能做到协调工作。因为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一味强调手法操作时要全神贯注,缺乏手与口协调能力的锻炼。而在实际工作中又需要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交谈。我们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在手法练习的时候,和他人进行交谈,以锻炼手和口的协调能力以及观察他人的表情和态度的能力。

总之,盲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科教师在教学中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