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速览 2012.03 > 《盲人月刊》 > 正文
文/中国盲文出版社 李雪燕
2.盲文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的建立给许多想读书但又买不起图书的盲人带来了福音,使他们有机会看书、学习,获得文化知识,甚至掌握一门技术。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失明人士不在少数,很多人就是利用我们的图书馆学习英语的。比如:有的盲人读者开始仅仅借阅《初级美国英语教程》;过了一年左右,发现他开始借《中级美语教程》;又过了一年左右,就开始询问图书馆是否有《高级美语教程》了。看来,学习是在不断进步,这些情况从我们的图书借阅记录里就能够反映出来。
在本馆的读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是从事按摩工作的。中国的按摩和西方有些国家的按摩概念不完全一样,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是一种既可以治疗疾病又可以强体健身的医疗技术,所以,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特别是中医理论。从本馆的图书借阅情况来看,医学读物的借阅量最大,特别是按摩实用技术方面。记得2002年出版了一套《保健按摩师》,全套书分上、中、下三本,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按摩技术指导读物。这套书的复本20套,结果在一个星期内就被早已预定此书的读者全部借走,没借到此书的读者只能等待书的回库。
在本馆的读者中有不少是在校的盲童,有些人年龄还很小,是由父母帮助办理借阅的,也是由父母替他们借还图书的。这些小读者读书的欲望非常强烈,爱读儿童读物、通俗文学,也爱看侦探类读物。由于盲文生产能力有限,所以本馆适合他们的新读物品种入库的并不多,他们看书也很快,总是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
有些后天失明的盲人由于没有受到盲文摸读的系统训练,手指的感觉不如幼年或天生失明者,所以阅读上有一定的障碍,心智上也容易产生问题,比如:急躁,爱对自己的亲人发脾气等。我接待过一位半路失明的盲人,曾经是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的,失明后情绪非常糟糕,四十多岁的人了,没有组成自己的家庭,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靠母亲照顾他,性格比较孤僻、烦躁,也没有什么朋友。后来听说有个盲文图书馆,于是打来电话。我接待了他,给他介绍了本馆的一些情况,讲了一些如何学习盲文的方法,还特别地介绍了一些本馆所馆藏的国外图书资料。听了我的这些介绍,他变得兴奋起来,在其母亲的带领下来到我馆。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的英语水平比较高,所以我就借给他几本国外赠送我馆的、英语盲文版的《读者文摘》和《纽约时报》。他很高兴,把书拿回家了,也认真读了。后来他给我来过几次电话,从话中能感觉到他性格变得好多了。没有跟他谈什么大道理,只是借给了他几本英语书,于是,他觉得自己还能做点事。
本馆读者的地域范围很广,除台湾省外,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本馆的读者。读者最多的是广东和北京,最少的是西藏。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也很繁忙。每天要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电话多达几十个,解答和处理借阅中的各种咨询和业务,还要分检出准备借阅的图书和读者寄还的图书,还要做包装(打包)并发送到邮政部门,这些工作在其他公共图书馆是由专人负责的,而在我馆几乎人人都要参与。这里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女士,而有些工作的确需要付出体力,但无论春夏秋冬,她们天天如此。
目前,在本馆有相当一部分读者的借阅押金是由一些愿意帮助贫困失明者读书的人士或组织出资赞助的。毕竟,在中国大陆,从整体上讲失明人士仍是一个弱势群体,有相当多的失明人士生活还很困难,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很低,获得学习、教育和再教育的机会很少。我们把盲人的这种情况在媒体上做了宣传,也与国内外相关组织进行了沟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从我们的统计上看,大部分资助是来自于国外。
从押金的设置和管理上看,在我国必要的押金是绝对需要的。国外很多盲人图书馆是不收取押金的,即便收也是象征性的,但我们做不到。这里有三个因素:地域广大邮路有限;成本太高损失不起;读者素质参差不齐。我们感谢所有的资助者,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和组织能够帮助更多的、希望读书的中国盲人。同时,本馆也愿意和世界上所有的盲文图书馆建立工作联系,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彼此的资源,以便更好地为盲人读者服务。
未来的发展
1、总体构思
目前我国盲文图书馆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程极不协调,很难满足全国1233万盲人文化教育需求。根据我国目前综合国力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急需建设一处集盲文图书、有声读物收藏、借阅和为盲人提供科技文化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盲文图书馆。2010年报国家“十一五”规划申请项目,得到中国残联支持、国家领导李长春同志的批复,现已建成并运营。
2、具体项目及功能
新馆位于西城区太平街甲6号富力摩根中心B座。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地下一层:约6870平方米,主要用于典藏区藏书(密集书架)和会议中心。包括5000平方米的书库、300平方米的图书配送中心(配书、打包工作间200平方米,拆包、消毒工作间100平方米)及800平方米学术报告厅。首层:约1180平方米,其中大堂可作为主出入口,并可用作咨询服务区,实现办证、咨询、寄存等服务。三层:约4830平方米,作为开架阅览区,设置盲文、盲人有声读物、低视力大字本、多媒体和有声读物、休闲阅览室等。五层:约4320平方米,主要承担文化活动和学习与独立生活技能培训任务,安排触觉博物馆、视障文化体验馆、全国优秀盲人艺术作品展、口述影像馆、文化活动室和各种培训教室等中等规模的功能区。六、七层:为办公区。
已成立的中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将集盲文出版、盲文图书馆、盲人文化研究所和盲人辅助技术研究所的功能于一体。其具备九项功能:
⑴各类盲人读物出版发行;
⑵采选、交换和典藏海内外制作的各类盲文书报刊、大字版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和相关电子文献;
⑶面向全国盲人和盲校、盲协、盲人就业等服务组织开展个人和集体式免费外借、文献查询、专题咨询和文献复制服务;
⑷向全国各级各类盲人阅览室提供各类盲人读物资源支持、馆际互借和业务培训服务,通过各级网络就近服务于盲人;
⑸收集并展示海内外各类盲人用品用具,组织盲用信息化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⑹示范性开展盲文、电脑等盲人学习及生活技能训练;
⑺牵头组织和协调国内相关机构开展盲人文化研究;
⑻组织适合盲人参与、满足盲人需求的讲座、论坛、文体、科普等各种盲人文化科技活动;
⑼开展海内外盲人文化交流与合作。
总体而言,全新的中国盲文图书馆承担为全国盲人搜集、加工、存储、研究、利用和传播知识信息的任务,能够发挥国家级盲人文化机构的示范性、综合性和权威性服务作用,成为全国盲人的总书库和扫盲教育、终身教育、社会教育的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成为全国盲人的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中心,成为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展示我国的人权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盲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简介:李雪燕,女,就职于中国盲文出版社,先后从事过拣字、计算机录入、图书发行、图书馆筹建、编目等工作。1994年参加图书馆筹建工作,期间在北京图书馆学习图书的分类编目和图书馆自动化应用等。现负责盲文图书的分类编目、典藏、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工作。 )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