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速览 2012.04 > 《盲人月刊》 > 正文
文/中国盲文出版社 白燕
法国巴黎有一座哥特式结构的建筑物——万神庙,它的形体简洁、明净和庄严,这里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英雄的安葬地,里面长眠着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民族英雄。20世纪50年代,法国政府将“盲文之父”布莱尔的遗骸迁至巴黎市万神庙。这里的丰碑上铭记着伟人们为全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路易•布莱尔的功绩也镌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之上。1809年1月4日,布莱尔出生在法国一个马具匠的家里,他3岁时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伤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到另一只眼睛,以致双目失明。15岁时他发明了盲文,20岁时他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加入数学符号和音乐符号。1837年,盲文教材正式定稿,次年,世界上第一本盲文读物出版了。1887年,也就是在布莱尔逝世35年后,布莱尔发明的盲文才被国际上公认为正式盲文。1895年,国际上通称盲文为“布莱尔”。它是用六个凸点组成的符号体系,以点数的多少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符形,可变化成63个不同的图形符号。
许多国家的盲文,都是在布莱尔盲字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盲文具有国际性。如:盲文数、理、化符号,盲文世界语等,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盲人所共享,盲文的国际性为盲人走向世界减少了障碍。1874年,盲文传入中国,从借鉴布莱尔盲文符号体系创造出的康熙盲字、心目克明盲字,直到现在使用的现行盲文、汉语双拼盲文越来越日臻完善。1995年一批盲文工作者,在中国残联的领导下成立了研究组,确定了带调双拼盲文、盲文民族音乐、器乐符号、盲文数、理、化符号等重大科研课题,经过全国有关专家的协作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盲文》一书,邓朴方为此书题字。
有了《中国盲文》为依据和高科技的出版技术,中国盲文出版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盲文书的出版已进入了电脑录入、点显器(盲人用的触摸显示器)校对的新时代。六个凸起的小点,通过盲文编辑之手,组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一幅幅精致的图表;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而这些优美的文字、精致的图表和跳动的音符,就像一粒粒播种光明的种子,带着温暖播撒在每一个盲人读者的心里,盲人要想融入社会就要掌握知识、接受高等教育。过去因为没有制图软件,盲文存在缺陷,一些图表无法复制成凸起的盲文图形,盲孩子无法学好数、理、化。如今,从数学的几何图形,物理中的电路图到化学元素周期表,都能精确地表达出来。出书种类齐全,从小学课本到大学课本,中外名著、中西医书籍、音乐书籍、工具书……总之应有尽有。我国的盲文已形成一整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语拼音盲文,它是我国1233万视力障碍者生活、学习、工作必用的文字,盲人掌握了知识走出了家乡,走向大城市,有的甚至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她希望拥有三天光明,看看父母、老师和鼓励她、帮助她的人,她憧憬着光明。她的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全世界不同民族的盲人。
有个漂亮的女孩叫姗姗,幼时因病双目失明,后来又不能行走。在姗姗的生活里,除了住院治病,就是以轮椅为伴。一天,妈妈带着姗姗找到我的盲人同事,让她知道盲人同样可以写歌、谱曲、弹琴,同样可以操作电脑。妈妈把姗姗的双手放到盲人专用的显示器(点显器)上触摸盲文,我看到姗姗的脸上露出了微笑,看到姗姗使我想起了海伦•凯勒。姗姗有妈妈、家人和朋友的爱,有盲文的陪伴,她用心灵的眼睛看世界,盲文带给她快乐、自信。她对未来充满希望,梦想着上大学……她的乐观、开朗很让人感动。突然有一天,同事告诉我姗姗走了,病魔使她身体的免疫力很难抵御每一次的病痛。她那甜美的声音、灿烂的微笑和奶奶推着她在公园广场漫步的情景,即刻出现在我的记忆里。我想,姗姗一定是带着家人的爱、朋友的爱,带着对未来的梦想走的。姗姗的妈妈整理出姗姗生前写在一些不规则硬纸上的盲文,恳求我的盲人同事把盲文翻译成汉字。只因有了盲文,姗姗留给了妈妈永久的纪念,也留给了我们她在短暂生命中绽放出的乐观、顽强。妈妈努力想为女儿出书,留下爱的永恒。盲文能让姗姗书写梦想,能让黑暗中的姗姗看到光明,能让残缺的生命充满希望。
高科技的信息时代让盲人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生活无障碍不再遥远。电脑装上了盲人专用软件,让盲人在互联网上遨游世界;手机装上了盲用软件,节日里我在第一时间,收到的是盲人同事的祝福问候;听小说、听音乐他们有盲人专用的机型小巧、功能全面的听书郎,看时间有盲人专用的电子语音报时表……等等。但盲文始终是不可替代的。植物的种子,只有播种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盲文——播撒光明的种子,我们把它播种在公共汽车的站牌上、公共场所的楼梯扶手上、办公大楼电梯间的墙壁上、恢复生产后的北冰洋汽水瓶上,等等。虽然,事情很小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在盲人的心里绽放出的是温暖、关怀;是平等、自信;是快乐、幸福。盲文是盲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享社会文明的法宝,是盲人生命中的指路明灯。
2011年6月28日,在美丽的陶然亭旁,一座国家级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建成。从此,我国的视障者有了自己的图书馆,中国盲文为图书馆的建成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图书馆建设面积2.8万平方米,馆藏盲文书籍25万册,设有文献典藏区、盲人阅览区、展览展示区、教育培训区、科技文化研究区、全国盲人邮寄借阅区等等。有了这样完美的图书馆,盲人朋友可以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盲人摸着盲文读小学、上中学,再读高中、上大学。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政府的关怀,给盲人朋友们的生活带来缤纷的色彩。他们有的当了按摩医生;有的当上了音乐家、歌唱家和作曲家;有的成为了教授、翻译家和作家。他们用坚强、乐观、进取的精神,谱写出了一曲五彩斑斓的生命赞歌。
盲文——播种光明的种子,盲文出版工作者是光明的使者,像播种机把一本本盲文书,播撒在盲人读者的心里,盲人从书中汲取了充足的知识营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绽放出了盲人绚丽多彩的光明人生。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