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冯 欢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精英文化已然变为成功学、创富学,所谓精英正在剽客化、官僚化、娱乐化、帮凶化的道路上前仆后继,水货和山寨版巨多。他们也争鸣,借自己的话语权胡说八道,一旦暴得虚名,便成为媒体宠儿,他们也讲责任,把“以天下为己任”放在微博上,做事却在完全背离。
国人对陌生和距离的敬畏,给了伪精英文化辽阔的生存空间。社会上又缺乏评判的客观标准,粉丝没有能力直接评估精英所言是否属实,以致这批人胆子越来越壮,场子越来越旺。“精英”与“大众”都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己应该充当的角色。大众的偶像,正随时幻灭成呕像,这个节骨眼上,伪精英晋级为真精英,需要修习之处还很多。
有学问
有学问未必就是精英,但精英总是要个个有学问。无论什么学问,书本的还是应用的,关键在于一个高度,达到一个领域的顶尖水平。这是成为精英的基础条件。开口便是素养、学识,对事的判断对人的鉴赏,处处体现睿智敏慧,很容易被视为精英之一员。
说真话
唐骏易得,韩寒难寻,打假的方舟子也只有一个。当下社会说谎成本低,拒绝说谎的成本高,要勇气还要冒风险。说真话首先对自己不撒谎,再对别人不撒谎,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不一定讲的句句是真理,但尽量保证句句是真话,哪怕面对权贵,也能说出来。
不差钱
不差钱不等于口袋有钱,是对物质从容,没钱也没觉得活不了。精英可能是穷人,靠精神也能吃得下饭,不降志不屈身,物质穷人则天天求雨,盼逢甘露,像猴急的大姑娘,拼命想嫁给一口锅,大款也行,官员更好。精英的发声不为发财,功利性太强的人,翻着书本都想赚钱,势必就想办法化知识为金钱,难免走火。
不当剽客
克隆的活儿交给科学家,精英必须独立和原创。对自己的见解负责,不讲时髦话,不会逢事就用上“民主、自由、人权、纳税”等词。没有创见时不写文章,下了笔,讲学术良心和学术道德。伪精英界现在剽客横行,其中不乏文化名流、专家教授,至于小剽客们,更是不可胜数。
管住嘴巴
你可以说,但别逮什么都说。不要药家鑫吴英马英九昂山素季惠特尼都挂在嘴上,更不要掺和纠缠不清的是非口舌,学会适时沉默且看起来机智。管住嘴巴不是做缩头乌龟,路见不平时要敢当出头鸟,心中装着多数人,说人话,既不刻意当五毛党,也不必主动去当五美分。
hold住情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事能屈能伸,这是精英必修课。精英须有大量有雅量,容得大千世界春夏秋冬雨雪风霜,一任口水粪水飞扬。想发脾气时,尽量忍,忍不住就去厕所蹲半个小时,或是到山涧小溪站半个小时。若动不动就肝火攻心,上蹿下跳,不是被扔板砖就是被人暴打。
骂有章法
祢衡骂曹操,方孝孺骂朱棣,章太炎骂袁世凯,马寅初骂蒋介石,李敖骂蒋经国,鲁迅在文章中指名道姓骂过的人,有百人上下。骂不是要把对方压垮,不是整人,别仅止于愤,学孔教授问候人家老妈,骂要体现精英的理性,根不在骂,而是从根源上提出社会改良的建议,给人启迪和力量。
远离镜头
离镜头远点,别没事儿就出来晃悠。某些著名学者和文艺青年在电视上挤眉弄眼,嗲得和娱乐明星一样令人毛骨悚然。真精英大隐隐于市,散落在人群中很难一眼看到,不到社会需要时不会轻骨头出来现。出镜率越低,民众的胃口就像个啄木鸟非要钻进树心看个究竟,这样的精英其实更有引力。
大量阅读
精英最忠实的情人应该是书籍。闲暇不要全拿去上网泡Bar,多读书,慎重地挑,仔细地读,长久地读,才能保持魅力。除了人文社科,还应学习一些经营流程,管理规范,国际时事,法律常识,这能保证你采集众家之长,内化到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让每分每秒产生价值
精英皆强于自律,仔细地计划各项活动,按计划执行而不随意改动,对冲动有着异乎常人的控制能力。别人还在梦里的时候,精英们已经开始大干快上了。许多名家大师,为了专注自己的事业,常会谢绝一些耗费时日的客访。
远离官场
官和民真的不是一国的,做官以后你的嘴不仅仅属于你自己,官场太能磨炼人了,金子磨成石子,大师磨成秀才。说着应景的话、吃着赶场的饭、喝着伤身的酒、见着无聊的人,真不该是精英该干的事。在追求荣耀与脸面中五毒俱全,哪还有工夫庇护天下寒士欢颜。梁启超虽然也做过官,最终还是皈依了学术。
适当的吃苦
牛X的人总有苦X的过去。精英个个逆商系数高,鲁迅为弄几文钱常四处奔波。天使马克思一生几乎处于贫困之中,大部分时间靠典当,借债生活,甚至孩子死了,棺材钱都拿不出来。吃过苦,更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民族担当。当然,吃苦绝不是强迫自己喝5分钱一碗的汤。
发自内心的谦恭
伪精英忙着装扮,真精英忙着与民众沟通,伪精英努力与民众划分,而真精英则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人格,承认他们的付出,绝不摆谱,包括为你擦鞋的,卖报的,环卫工人等,与他们交谈不变谦恭之态,尽管他们地位低下,谈吐平庸,甚至是文盲。对敌人和对手时亦然。
多照镜子
这面镜子是自己。精英们常常通过自我反省来打败内心的敌人,打扫思想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用不着拥有多大的地盘,坐在自家的床上,你都会觉得天地无比宽阔。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哪些东西对自己最为重要……这是一个人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质疑自己的思路和锻炼自己的判断力的最好方法。
懂一门外语
外语很重要,即使是久远的过去,会外语等于掌握了与帝国主义斗争的武器。辜鸿铭蔡元培胡适钱钟书,个个都灵光。现在斗争放在一旁,外语就更加重要。如果与西方学术对接不了,就是自个闹着玩儿,什么叫国际视野,就是懂得交流不同思维,最终达到求同存异的文化同存。
有自己的小圈子
看一个男人的品位,看他的袜子。看一个人是否精英,看他的朋友。萧伯纳来中国,宋庆龄设家宴为他洗尘,参加午宴的有蔡元培、鲁迅、杨杏佛、林语堂、斯沫特莱,梁从诫林徽因夫妇领着泰戈尔逛京城。人以群分,人脉是门大学问,名人朋友可以有,但友谊最好上溯到十年前。
做慈善
尽量回避那些保护松鼠或火烈鸟的慈善事业,而是投身于那些旨在改善学校或贫民窟的慈善行为。在那里,你才有机会真正走入民间,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弱势群体,知道农村到底有多穷,农村的孩子是多么值得爱怜,才能把热乎乎的爱心真正落到实处。
找一个贤内助
这个最难,却非常重要。精英做成大事业,最好有一个贤达、气质不凡的伴侣坚贞不渝的支持,不一定要文武双全、能力非凡,但最好能够甘于奉献。后院都起火了,前方奋力拼杀的将士当然不能够专心致志,一个天天叨叨让你出去赚钱劝你归降的老婆,再有几个马克思或鲁迅也挡不住的。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