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因为爱情

2012年05月14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

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谁能说清楚什么是爱情。

或是一种化学反应,只有7年的长度;或是造物主对人类的惟一恩赐能无限扩展人生的宽度;或是,性、虚伪、金钱杂糅的产物……享受爱情的人歌颂爱,被爱伤了的人唾弃爱,看看你对爱情抱有的观念,大概就知道你的“爱情篮子”里装着怎样的故事。

袁春生与陈惠芳也说不清什么是爱情,内敛的袁春生甚至觉得一个男人把“爱”字挂在嘴边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们没有觉得爱情有多伟大,一切“似乎就该这么做”。他们“并不伟大的爱情”却实践了婚礼上的誓言: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我们都会厮守终生。

 

文/陈曦

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录制现场,鲁豫握住了陈惠芳的手,对观众说,她的手不一样,每一个指尖都是厚厚的趼子,这是数年来在地下通道卖艺拉琴,手指尖被琴弦磨出来的结果。

武汉广场门前川流不息,一侧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一侧是欢乐的中山公园,而连接着这两个地方的地下通道里,在每一个朝阳升起的清晨,常常可以看到陈惠芳的身影,她用小提琴演奏着《梁祝》,悠扬的小提琴声伴随着行色匆匆的路人,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个拉琴的妇人。相貌普通,衣着过时,她和无数神情疲惫、眉眼模糊的中年妇女并无多大不同,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9年, 9年来,为了家庭的生存,为了给残疾的丈夫治病,他用自己的臂膀支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

相识

陈惠芳与袁春生是初二时候的同桌,两人都是班上的“文艺骨干”。袁春生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走路一瘸一拐。他父母双亡,跟奶奶相依为命,造成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是他有着良好的嗓音,自幼喜欢唱歌,以歌为伴。而陈惠芳则从小开始学琴,最擅长小提琴。常在一起排练演出的两个人慢慢对对方有了好感。

陈惠芳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她17岁那年,一个细雨濛濛的春日,袁春生邀约她一起到长江大桥去看江水。开始时,他们俩各自打着伞,有说有笑地朝前走,当他们散步到长江大桥时,袁春生借口大桥路窄,把自己的伞收掉,接过陈惠芳的伞说:“我们共撑一把伞吧!”袁春生把手搭在陈惠芳的肩膀上,惠芳心如鹿撞,少女的芳心就此打开。

他们的这段恋情并没得到家里的支持,固执的陈惠芳便和袁春生谈起了“地下情”。一直到陈惠芳24岁,陈妈妈终于妥协了,只问了一句:“你是不是真的很爱他?”“是!非他不嫁!”陈惠芳神色坚定。

陈惠芳说: “小的时候他说,我早就看上了你的,我就假装抄谱子,借曲子,我就到你那里去。人处的时间长了,从他善良的角度,讲道理的角度,就有一种好感。人美不在于貌而在于心,山高不在于美而在于景,我就选择他内心的美。”

 
陈惠芳(左)与袁春生正在为电台排练歌曲《因为爱情》

相知

1984年4月。在汉正街107号劳动里社区15平方米房子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陈惠芳和袁春生两人结婚了婚后,袁春生开麻木(三轮车)养家糊口,陈惠芳料理家务。但好景不长,不到半年,袁春生突然下肢瘫痪,卧床不起。陈惠芳开着麻木,将丈夫送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腰椎肥大”。此后,陈惠芳遵照医嘱天天用手肘帮他按摩。一按摩就是好几个小时。躺在病床上的丈夫病痛慢慢解除。陈惠芳却大汗淋漓、精疲力竭,坚持按摩3个月后,袁春生奇迹般康复了。

1999年,袁春生双腿不能动弹了,被医院确诊为双股股骨头坏死。袁春生经常整宿都睡不着,只能在床上躺着不能动弹。眼看着丈夫天天躺在床上等钱治病,女儿还要上学,陈惠芳接过丈夫此前的“麻木”生意,早出晚归,别人不肯跑的生意她都跑。2003年武汉市全面禁止麻木营运,这个原本依靠开麻木为生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顿,万般无奈,陈惠芳决定捡起自己几十年没碰过的小提琴,出去卖艺养家糊口。看到妻子辛苦,袁春生疼在心里。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竭力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身体最痛苦的时候,袁春生故意找茬吵架,甚至对妻子说:“你走!我们不过了!”袁春生对妻子说,自打我们结婚以来,你就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一家挤在15平方米的宿舍里蜗居度日,家具有一半是别人送的。你为了给我治病,没日没夜地出门踩麻木,从未添置过几件像样的衣服。我知道你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不能再拖累你了,我们离婚吧!”于是他想到了绝食相逼。

陈惠芳动情地对丈夫说道:“还记得我们都很钟爱的《梁祝》吗?你活着我才会活得更有意义,我绝不会抛下你不管的,也绝不会再嫁人。我们俩那么艰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好好生活,日子慢慢会越过越好的!”丈夫离婚的要求丝毫没有让陈惠芳动摇,更坚定了她对丈夫的不离不弃。

每日妻子早出晚归拉琴,丈夫袁春生觉得心疼,心头又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落寞,这种落寞感来源于一个男人无力支撑家庭,看着妻子抛头露面卖艺乞讨,“她在外面拉琴,我心理蛮不舒服,所以她拉琴我从来没去过。整个家庭都是她在支撑,吃得苦,任劳任怨。”但袁春生心里很明白,没有妻子,就没有这个家啊。

相守

繁华的武汉广场地下通道里,从此多了一个女琴师拉琴的身影和悠扬的琴声,她身下放了一个“卖艺救夫”的招牌。没想到第一天有人正要捐款时,突然有人说这上演的又是江湖骗子的把戏,让陈惠芳好不尴尬,百口莫辩。最难堪的是遇到熟人,陈惠芳开始还有点拉不下面子,羞红了脸。但转念一想,卖艺也是凭劳动挣钱,不偷不抢,合法合情,况且丈夫躺在病床上急等着筹集医疗费,陈惠芳也就顾不了面子,善良的人们了解到他们的事情后被感动了,卖艺的她原来是一个不离不弃的好妻子。

夜幕降临,街上的行人渐渐稀少。陈惠芳才收起小提琴“下班”。她每天坚持拉8个小时,左手的五个指尖都被琴弦磨出厚厚的趼子,手上被钢丝磨出深深的印子,钢丝磨破了手指,坑坑洼洼,有时甚至磨得鲜血淋漓,她都咬牙挺住。一天下来,她的腿又酸又麻。几乎瘫倒在地。她拾起掉在琴盒外的零钞,收拾好东西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家。为了付清每月丈夫数千元的医药费,陈惠芳在街头拉小提琴时,一天尽量不喝水,她甚至用上了成人纸尿裤。中午自带干粮充饥,舍不得乱花卖艺赚来的每一分钱。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停地拉小提琴就是为了让丈夫住院时不欠下医疗费用,安安心心地治病。

2012年1月29日,袁春生病重,住进了医院,医生说需要进行换骨手术。手术前,袁春生做了一个决定:“要把遗体捐赠给红十字会,把自己所有的病案研究提供样本,如果我的器官能在别人身上继续使用,那么何乐而不为?也算是我这个身体不健全的人为社会做了一点贡献。”2012年2月10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得知“提琴爱人”的事情后,亲笔批示说:“恩爱、慈爱、大爱,‘提琴爱人’夫妇的事迹令人感泣。爱情、亲情、友情,是人间最宝贵的财富。‘提琴爱人’夫妇的精神和追求应该在我们湖北得到彰显和弘扬。”

2012年2月14日,情人节那天,袁春生委托护士特意为妻子买了一束19支鲜艳欲滴的玫瑰花,这是他第一次买玫瑰花给妻子。同时,他为妻子亲手戴上了一条丝绒围巾作为情人节的礼物。围巾披在陈惠芳身上,格外漂亮。袁春生忍不住说:“这条围巾你戴着真好看,像你年轻时的俊俏模样。送围巾,是因为你总在外面风风雨雨,希望围巾可以给你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