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那漠
当记者把采访计划书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有过片刻的犹豫。坦白说,我并不认为这个选题有什么采访价值——盲人类似的文化活动很多,写一个消息足矣,或顶多做个短篇通讯也就罢了,有什么必要做长篇大文章呢?
但是,当记者叙述了这个活动的发起过程后,我果断地拍板:“去,尽量写得详细些!”是什么打动了我?就是这一个“自”字——“烟花三月下扬州”活动是盲人自发、自筹、自主、自费、自找志愿者、自管理的活动,虽说也有志愿者协助,但毕竟志愿者只起了辅助作用,活动的整个过程还是盲人自己一手组织策划完成的。
相当了不起!这一个“自”字怎得了!
30人,3天,活动即使不算“大型”,也可称得上是“中型”了吧。想一想,即使是明眼人,要组织这么一个活动也会费尽周折、多方筹备,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何况是盲人呢?以前,也有过许多大中型的盲人活动,但那大都是残联或盲协组织的,有单位机构的运作,有雄厚的财力,有残疾人工作者的具体劳作,总之有着强大的资源支持,而这一次,却什么都没有,是盲人朋友们自己从零开始,自己出主意、选地址、筹划活动内容、找志愿者寻求帮助、安排接站送站住宿游玩……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探索!
更难能可贵的是,组织者没有只想到游山玩水,他们还安排了按摩经验交流业务研讨等学习项目,寓教于“游”。这个科学的安排让此次活动更丰富,让参与者收获更大,让这趟旅行成为一趟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
在我们的印象中,盲人自己主办如此规模的文化活动,好像还是第一次。其中深远的意义就毋庸赘言了。我们只希望,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各种盲人活动组织者越来越多地涌现,这样,“盲人参与社会”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