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卷首语 走过山路之后

2018年11月23日 来源:《盲人月刊》

文 刘丽波

朋友,你走过山路吗?特别是,在黎明前最黑的夜色里,你也走过山路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群孩子,他们曾每天这样翻山越岭去上学——他们是我母亲教过的一个班的学生,那所学校叫刘家窑公社学校,公社所在地叫蓝旗窑大队。听听地名,就知道这地方是山区,而且是那种缺水缺绿的山区。他们的父亲,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公社干部,大多数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路途近的每天要走几里山路,远的要爬坡上梁走十几里。十几里,那可不是平坦的柏油马路啊,就是让成年人每天来回爬几座山,也会很累很累吧,何况是孩子!然而这个班的27个孩子做到了。

母亲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可令她最难忘的是这27个孩子,在我母亲的眼里,这27个孩子是她教过的最好的学生。许是苍天也不忍心驳斥一位老师对学生的赞美吧,后来听说这27个孩子差不多有一半考上了大学。前不久,一个在加拿大定居多年的学生回乡探亲,几经打听找到母亲,和母亲通话,说下次回国一定要来看望启蒙老师,让老师看看,还能认出他吗?……

母亲对学生能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好像并不感到惊讶,我甚至觉得这是她预料之中的。我问母亲:您认为那个班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是不是因为他们天赋很高?母亲摇头。我感到了惊奇。他们既不是天资聪颖,起跑线还在深山里,可他们越走越远,这显然不是凭“拼爹”。凭什么?我思考。

我想象,一个孩子天没亮就独自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望着前方一座座等着他翻越的山,他没功夫哭,也顾不上喊累,因为他得把力气用在走脚下的山路上,他得留神路上的荆棘,得注意脚下的沟沟坎坎。一旦他走得慢些,就要迟到了。但,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前行中,他成长了。他跌过跤,但爬了起来;他崴过脚,但拄根树枝,继续走……

这些孩子童年的求学经历难道不是人生的首次挫折吗?这样的挫折,在他们的心灵种下了坚韧的种子。那一颗颗坚韧的种子在心田萌芽生长,长势旺盛,从内而外,成就了立于天地间的人格。正因为他们有了童年的艰苦磨砺,后来,再遇挫折,他们会说,这算得了什么!困境中,他们会说,没有过不去的坎,总会走出去的。

有种“挫折教育”,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培养孩子,不能让孩子做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吹雨打。据说如今还专门有种夏令营,就是把孩子放在自然生存的环境中锻炼,也就是故意弄点困难让他们去战胜。美国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困难就像试金石,你经受了困难的考验,就可以骄傲地说,我是真金不怕火炼!

我们盲人,不用专门去接受挫折教育,盲,就是人生的一大挫折。从我们成为盲人那一刻起,困难也就接踵而至。但只要我们走过了,把困难一个个解决掉,就有资格说:我克服过困难,以后也再不惧怕困难——因为正是这些困难,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强壮了我们的身心,让我们能够从容地面对眼前一片漆黑的世界。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