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盲校教师 曲国强
如今有越来越多盲人开始学习英语,无论大家是有老师当面授课,还是通过手机、电脑自学,要想学好英语,需要理解、记忆的东西的的确确很多,例如:单词、短语、句构、语法、时态、语态等等。然而在这当中,标点符号却是一项很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的内容。有些盲人朋友,只知道逗号、句号、问号的点位和用法,而对于其他的符号却知之甚少,即使在书上见到了也不知道是哪个标点,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盲文英语中标点符号的书写和使用。
大家知道,在盲文英语中,常用的标点符号一共有20,其中盲文符型只占一方的有11个,成对使用的标点有4组,盲文符型占两方或三方的其他标点有5。
一、一方的标点符号
1. 逗号“,”
也叫逗点,盲文写作第2点凸起,它的作用是把一个句子按照其意思和结构进行切分,表示句子当中的停顿,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标点。
2. 句号“。”
盲文记做第2、5、6点凸起,多用于陈述句的末尾,有时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可见到,表示一句话的结束。
3. 分号“;”
盲文写作第2、3点凸起,其作用是用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或者长句子中的并列部分,或列举出现的并列短语。
4. 叹号“!”
也叫惊叹号,盲文写作第2、3、5点凸起,主要用于感叹句的末尾,表示惊讶或强烈的感情。
5. 冒号“:”
盲文写作第2、5点凸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起到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
6. 问号“?”
盲文写作第2、3、6点凸起,用于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结尾。
读者朋友们请注意,以上6个符号使用时要和其前面的单词连写,之间不空方,而要与后面的内容空一方。如果一个单词写完之后恰好在一行的末尾,没有地方加标点,这时不能在下一行的开头写标点,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根据一个单词字母的多与少做判断。如果是一个字母较少的单音节词,应该把这个单词挪到下一行的开头写,之后加标点;如果是一个字母较多的多音节词,则要根据音节把这个词的前一部分写在上一行的末尾,把这个词的后一部分写到下一行的开头,之后再加标点。
7. 略字号“`”
盲文写作第3点凸起,它表明两方面的省略内容:①字母省略,如:can`t(can not)不能。②数字省略,例如:1980`s(1980 – 1989)。另外,在英文中出现的汉语拼音当中,有时也需要这个符号,例如:Xi`an(西安)。
8. 连接号“-”
盲文写作第3、6点凸起,它常常用于在一行的末尾书写一个较长的单词或者音标时,需先在行末写连接号,然后再将该词或音标的后一部分写在下一行的开头,字母与符号之间不空方。
9. 重音号“`”
盲文写作第4点凸起,该符号要写在音标之前,要连写,不能空方。例如:construction 音标[kənˈstrʌkʃn]。
10. 斜线“/”
盲文写作第3、4点凸起,起分隔作用,书写时与前后内容都不空方。例如:Sir/Madam (先生或者女士)。
11. 大写号
盲文写作第6点凸起,表示该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使用时要放在单词之前,要连写。它常常用于英文中一句话的开头,另外,如人名Mike(麦克),国家名China(中国),地名Beijing(北京),天体名Sun(太阳)等专有名词前也要加大写号。需要说明的是:字母号,斜体号,大写号这三个符号,是盲文英语中独有的。
二、成对使用的标点符号
1. 引号 ““””
多用于话语当中,也可表示引语或特殊含义。盲文的开始符第2、3、6点凸起,结束符第3、5、6点凸起。开始符之前和结束符之后都要空一方。
2. 内引号 “‘’”
用于引号中的引号。其开始符和结束符均为两方符型,开始符盲文写为第一方第6点凸起,第二方第2、3、6点凸起;结束符盲文写为第一方第3、5、6点凸起,第二方第3点凸起。
3. 圆括号 “()”
其作用是对之前的内容加以解释说明,如:Louise Braille(1809-1852)(路易•布莱尔,盲文发明者)。盲文圆括号的开始符盲文写为第2、3、5、6点凸起,结束符写为第2、3、5、6点凸起。
4. 方括号 “【】”
开始符和结束符均为两方符型,开始符盲文写为第一方第6点凸起,第二方第2、3、5、6点凸起;结束符为第一方第2、3、5、6点凸起,第二方第3点凸起。
三、 两方或三方符型的标点
1. 破折号“——”
通常起解释说明的作用,盲文为两方符型,盲文写为两方均为第3、6点凸起。
2. 星号 “*”
用来表示注释或引起注意。盲文写作两方均为第3、5点凸起。
3. 省略号 “……”
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三方符型,盲文写作三方均为第3点凸起。
4.美元 “$”
表示美元货币。两方符型,盲文写作第一方第2、5、6点凸起;第二方第3、4、5、6点凸起。
5.磅“lb”
国际重量单位。两方符型,盲文写作第一方第1、2、3点凸起;第二方第1、2点凸起。
盲文英语中标点符号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见多识广的过程。在此,我愿与广大读者朋友们共同进步!
(责编:侯超韡)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