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有效利用部分形觉视力的案例(二)——学前盲童家长育儿手册系列(节选)

2020年12月10日 来源:盲人月刊

[俄]维·扎·杰尼斯金娜

我们来看一些盲人如何利用部分形觉视力(能看见形状、轮廓的残余视力)的案例。

第四个案例:

我在课堂上分析各类视觉缺损状况时,为了更好地用实例解释理论,我建议学员们自己展示一下视觉缺损的外在表现。进展到一个环节,需要表现只有视野颞侧(头部上方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有形觉视力的盲人的眼神。这种视觉缺损的表现是,能看到形状的不是整个外侧视野,也不是整个上部视野,而是只有眼睛外侧上部视野有视力。学员们边琢磨,边完成动作。突然一个学员懊悔不迭地叫道:“她就是那么看我的!她只会用这种方式看人!这么说,我无缘无故地把她伤害了?”

原来,这个女学员曾在全俄盲协下属教学生产企业当宿舍管理员,自然要和住在宿舍的视力残疾人打交道。她为一位年轻的单身母亲做了很多事,但无论她怎么帮忙,这名妇女总是皱着眉头斜眼看她。一天,这名管理员终于忍无可忍,对那个忘恩负义的妇女说出了自己的委屈:“你为什么老是斜着眼睛看我?就因为我做了好事?”单身母亲惊慌失措,眼泪汪汪地走了,没有为自己辩解。

她没有辩解是因为她和我一样,不知道自己在旁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而周围的人也从没有给她指出来,好引起她的注意。她不知道自己的眼神是什么样的,又不像我接受过视障学教育。这名妇女无论如何也不明白,一个给了她很多帮助、让她感恩戴德的人为什么会伤害她。对恩人她就是用有视力的那部分视野去看的,毕竟我们残疾人是不能随意触摸任何一个人的。而恩人却侮辱了她,她甚至搞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因为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通常都不太注意视力损伤所引起的外在表现,很多人不注意是因为他们本身不知道怎样解释。

有时明眼人不理解视力残疾人,哪怕是经常陪在身边的父母。“抬起脸!抬起脸!手拿开!”一位妈妈一字一顿地厉声命令4岁的女儿,她是第一次带孩子来“妈妈学校”(重度视障儿童家长育儿学校)和专家见面。我看了孩子的诊断,两眼视神经局部萎缩、视野向心性缩小,心如刀绞。如果受过教育的妈妈尚且不了解自己孩子的视功能,还能指望旁人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吗?小姑娘看到的世界是一条狭窄的管道,而且不低头看脚下地板、道路等等,她就看不到任何障碍物,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陌生的环境里抬起头?她才4岁,已经很多次因为不低头看脚下而绊倒在障碍物上,而妈妈只知道纠正她的体态,而不是去了解她的视障孩子是怎么看物体的。

总之,视野缺损常常是视力残疾人行为举止怪异的原因。视力损害引起的外在表现,常常被明眼人理解为盲人的怪癖,不正常,甚至是智力缺陷。

相反,了解有残余视力盲人的视功能,则有助于建立愉快的交流。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女翻译非常招人喜欢。她虽然也是视力残疾人,但却比其他同行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而且衣着得体,打扮精致。接下来发生了有趣的一幕。我站在她的正对面,想用自己的管状视力看清楚她,但她却转过身去侧身对着我。我又转到她的面前,用我的“小管子”对准她,而她转过身,又离开了我的视线。我们就这样转了整整一圈,在旁人看来,这一圈转得该有多么奇怪!接下来是我们的对话:“停。你只有左眼外侧能看见?”“是的。”“而我只有右眼中间能看见。好,你就侧面对着我吧,我们会看到彼此的。”而周围人会莫名其妙,为什么我看着你,而你却侧身对着我,说话也不对着我。

“失明真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我们俩说着都笑起来,然后开始交流。可能有人觉得匪夷所思,我们还笑得出来?其实没什么奇怪的。我们不能总是为自己的残障伤心难过。而幽默则有助于残疾人摆脱面临的困境。

很多盲人要么光适应遭到破坏,变得怕光,要么暗适应遭到破坏。两种盲人的相互关系也因此具备了某些特征。

比如,在盲校的时候我和隔壁班一个女生都非常喜欢用彩色铅笔画画。我喜欢画画可能是受叔叔和姐姐的影响,他们都很爱画画,而且画得很好。而那个女生是真的有绘画天赋,她从普通学校转到盲校来是因为到了8岁,视力才开始不断恶化的,所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在20世纪60年代,盲校里的人工照明条件非常差,所以用我的管状视力只能在白天很好的照明条件下画画,而我的朋友因为中央凹(中央视野缺损)的缘故,不能白天工作,不过却可以在晚上开心地画画。所以我们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画画,同样也是在不同时间看到对方的作品,坐在一起画画的机会根本没有。我白天画,她晚上欣赏;然后她画画,而我只能在第二天欣赏。在现代条件下,利用个性化的照明设施、防护罩、防护眼镜,再考虑到具体儿童,当然,也有成人的个性化视觉感知特点,前面讲的类似问题都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知识才能实现,要用这些知识让残疾人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并知道如何解决。(本书大字版和盲文版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包国红 供稿)(责编 罗淑敏)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