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平
我通过盲人语音读书和微信读书等途径,预览了中国盲文图书馆推荐的书目,其中辽宁出版社出版的《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朱晓鹏作),就像黑夜里的一道闪电,直击我心灵。
这是一本励志书籍,本书作者引经据典、触类旁通,以最励志、最精彩的故事来讲述苦难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苦也好,难也罢,美好的生活来自逆境中的抗争。接受苦难、利用苦难才是大智大勇的强者。人生足迹所及、心灵触动所思,读罢掩卷回味,予人启迪,为读者打开一扇心灵之窗。
作者通过讲故事阐述自己观点,用他那睿智的语言,启迪我残缺的生命。苦难是人生之本,人生为什么有苦难?作者说:“我们的脸就是一个标准的苦字,两条眉毛是草字头,两只眼睛和鼻子相加是个‘十’字,嘴巴是个‘口’字,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这几者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明显的‘苦’字。脸就已经昭示了我们的人生是苦,而且人脸长伴我们一生,这就极为形象地说明了人的一生终将与苦相伴。”我们也可换个角度,把人脸看成“笑”字,竹字头分明在眉开眼笑,下方的“天”,不像脸颊和嘴边的笑纹吗?所见所得,源自内心认知。这何尝不是苦中作乐?
此刻,我更深地认知我人生座右铭“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含义,正如书中所说,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苦难时的懦弱心态,越脆弱的心越容易堕入深渊不可自拔,而坚强乐观的心永远不会被打垮。正确面对苦难,它能激发潜能、提供慰藉;它使人生之路满布荆棘,也使我们学会自强自立。如果能在苦难中坚强地站立,定会迎来苦寒之后的傲然、芬芳。
每个人的人生为何各有不同?我们又该怎么面对莫测高深的人生?这本书给了我们明确答案:灾难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为我服务,拿住刀刃就会割破手;苦难如同一柄双刃剑,懦弱的人在苦难面前匍匐倒地,坚强的人则让它为自己服务。
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真正理解苦难,懂得珍惜生命中的种种美好,才能真正有所成就。苦难是人生的导师,是人生的一剂良药。在人生的苦难中,要昂起不屈的头颅,在苦难中学习,并且与苦难斗争,与命运斗争,从挫折走向成功。
透过本书,我仿佛看到从石缝里开出一丛花束,是拼尽全力绽放的花朵,蓬勃而绚丽,读后有一种心灵的震撼,让我从苦难中看到一缕绚丽光束:“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困难是生活对人们意志最好的磨炼与考验。
这本书列举了很多遭遇无数坎坷和苦难的凡人故事,感召我自强奋起。对于一个作曲家,最大的苦难莫过于双耳失聪,贝多芬再也无法听到音乐的节拍。但是面对这样的苦难,贝多芬没被吓倒,他不但顽强地继续生活下去,而且愈挫愈勇,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流芳百世的乐曲。
读完全书,我的眼前一片光亮,信心满满再出发。我自幼左眼失明,右眼只有0.09微弱视力。黑板上的字看不清,我就静静地听,求学之路磕磕碰碰,踩空跌倒自己爬起来。高考上了录取线,却因残疾落了榜。我没有气馁,务过农,学过医,后因意外受伤彻底失明。我把苦难当作垫脚石,从不幸中顽强地站起来,走上新闻写作之路。我曾经以为,失明给我的新闻写作生涯判了死刑。可如今,我却携手盲人读屏软件“神器”,以耳为眼、以声为笔,扎根山区31年,发稿逾万篇。采访中国好人、江西好人、身边典型近40位,受表彰200多次,接受采访近百次,荣获第十届江西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和2019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奖。
作者把人生比作大海中的航船,风浪总是难免的,随时可能都有沉船的危险。但是,船并不能因此永远停留在港口,否则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们也是一样,不能因为人生中的一些磨难就自暴自弃,想要成功的人生,就要做好浑身伤痕的准备。
读了《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我相信:苦难对有心人而言是磨砺、历练甚至涅槃。当我们用足够的努力走过坎坷,我们的内心一定会变得更强大更完美,回头看,就是“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境界。(责编 侯超韡)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