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军
1972年,伴随着一声响亮地啼哭,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的郭勇在河南省许昌市降生。长到五六岁的时候,郭勇在其他小朋友们惊异的眼神里发现,自己是不一样的。到了晴天,裸露在阳光下的皮肤就会被太阳灼伤,红肿、起泡,疼痛难忍,自己残存的一点儿视力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眼睛还经常被刺激得泪水涟涟。他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自己会这样?父亲无言以对,母亲也只能叹气流泪。
郭勇小学毕业那年,全家迁往洛阳定居,郭勇在洛阳的一所普通中学就读。从第一天走进课堂起,坐在前排也看不清黑板上任何字的郭勇,书包里就比同学们多了一个放大镜。通过放大镜看书、看黑板,字就有点变形,有点哈哈镜的感觉,稍稍看时间长一点,眼睛就会干涩难受,哗哗地淌眼泪。高中毕业后,他没能考进大学。就在郭勇郁闷彷徨的时候,广播里传出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的招生信息,他顿觉眼前一亮,当即下决心选定了自己一生要从事的职业——当一名律师。他报了名,然后抱回一大堆法学教材和法律书籍,像鸵鸟般一头扎进了书里。他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尽管知道自己脑子还算好使,算不上笨鸟,但因为一刻也离不开放大镜,他看书的进度犹如蜗牛爬行。他常常一坐在书桌前就不挪窝,母亲喊他吃饭也不见他起身,只好把饭菜端上书桌,看着他吃完才把空碗碟端走。晚上熬夜苦读,他经常头一歪就睡着了,为此他不知打碎了多少个放大镜。历经3年半的艰难苦学,郭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各科考试,拿到了法学大专毕业证,所有的汗水与艰辛付出都在这张毕业证上得到了证明与回报。初战告捷,他决心再接再厉,参加国家律师执业资格考试,因为只有拿到这个资格证,才能真正步入律师行业,才能实现自己当律师的梦想。考试结果出来了,郭勇以洛阳市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律师执业资格证。
郭勇信心满满地去参加司法局举办的招聘见面会,却没有一家律师事务所愿意接收他这个“状元”。眼看着那些成绩不如他的考生喜滋滋地签约,他心里实在不是滋味,苦涩、酸楚、无助。既然自己的“白毛”让人看不顺眼,既然环境不接纳自己,就只能改变自己,主动去适应环境。想到这里,郭勇第一次去美发店,把眉毛头发全染得乌黑发亮,好多熟人见了都没认出他来。一家区办的律师事务所主任答应让他先在所里当助理,但没有编制,全要靠他自己接案子打官司赚钱,充其量也就是个见习律师。当助理半年,虽没赚到什么钱,依然养不活自己,但他还是觉得收获颇丰。他跟着老律师见习,积累了经验,学到了一些打官司的窍门,加深了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研究,还写下了一篇《国家破产制度亟待改善》的专业论文,在论文中提出企业的开办者和股东如有虚假出资或抽逃资金的行为,应当在企业破产时在其虚假或抽逃出资范围内承担清偿破产债权的责任。论文在《洛阳日报》发表后,多家权威专业报刊进行了转载。
郭勇发现,医院的骨科病人多半是因车祸和工伤造成,社会矛盾比较集中,法律纠纷比较集中,他便一家医院接着一家医院地去发小广告,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有偿法律服务。2003年,他听一位新疆的律师朋友说他们那里有发展空间,郭勇便动了心思,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只身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新疆,开始了他新的创业历程。凭着手中的职业资格证和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经历,郭勇很快在新疆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律师事务所,不过还得从助理做起。郭勇不怕,凭借着扎实的法律知识,他的付出和努力渐渐有了回报。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嫌犯家属去看守所探视时,委托郭勇担任辩护律师。郭勇通过细心地查阅案卷和仔细地询问被告人,发现嫌疑人盗窃的路灯电缆在他实施盗窃行为之前已经遭到破坏,而公诉机关却以破坏电力设备罪指控嫌疑人,明显属于使用法律不当。在法庭审理中,郭勇将相关事实与证据提交法庭,指出嫌疑人所盗窃的仅属一般财物,不是破坏电力设备罪要求的正在使用中的电缆,该辩护意见得到了人民法院的采纳,嫌疑人得到应有的处罚,合法权益也得到了维护。而类似这样的刑事案件,多半律师都不屑一顾。郭勇则来者不拒,几年来代理这类刑事辩护300多件,是乌鲁木齐打刑事官司最多的律师,深受当事人的欢迎。此后,郭勇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找他咨询、打官司的人越来越多。
2011年,郭勇在乌鲁木齐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宝来律师事务所,这也是新疆第一家由残疾人创办的律师事务所。事务所注册资金10万元,办公面积120多平方米,租用一套商住两用房,聘请助理律师2名。开张那天,好几家媒体记者闻讯赶来做了现场报道,他也成了残疾人自强创业和残疾人通过创业实现稳定就业的榜样。(作者系中国盲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