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 张悦 郭志勇)6月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高考考场,语文考试刚结束,考生马健民一脚高一脚低地走在人群中,落差使得他的身体前后摇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脸上自信的笑容。
马健民18岁,家住吐鲁番,就读于第101中学。他3个月大时发烧,妈妈带着他去打退烧针,打完针后右腿就不能动了。到了1岁时,他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而因为家庭条件所限,他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他都待在家里自学。从四年级开始,他才在校园里学习。
2009年,马健民从吐鲁番来到乌市第101中学上高一,考上了针对全疆招收优秀贫困生的“珍珠班”。这里不但免去了学费,每个月还能有250元的伙食补贴,这给他靠摆摊卖水果维持生活的父母减轻了不少负担。
“珍珠班”开班典礼上,校长高丽娜专门提到了他。“我们这个集体中有一名特殊的同学马健民。他考入珍珠班经历了不少波折,这个自强不息的同学还曾得过初中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坐在台下的马健民听到高校长的鼓励和肯定的话语,想起多年的求学经历和种种遭遇,百感交集的他忍不住当场失声痛哭。
“在全班面前掉过那一次眼泪以后,我再也没有哭过。”马健民说。
“他是我见过的最要强的人,除了身体上不方便,其他方面都不甘示弱。” 同学戴锦超说。
临近高考,除了紧张的学习外,还要参加体检、填写政审材料、综合素质评价表、合唱减压……马健民都和同学们在一起,没有一项因为身体不便而落后。
二模后,马健民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时光。二模成绩没有一模成绩理想,竟然下滑到了班里的20名左右。“整整一个星期我都有些抑郁,上课也是昏昏沉沉的”。经过及时调整,马健民的三模成绩又稳步提升了,三模后学校再加考四模,他考到了600分。
因为身体条件所限,很多专业不适合马健民报考。“三模的时候我就确定了想考天津医科大学。我想当医生,去帮助和救治像我一样的人。如果当年给我打针的医生懂得更多的医学知识,也许我就不会是这样了。”马健民平静地说。
高考前一天晚上,马健民给父母打了电话。“父母没有太多的话,只是叮嘱我要好好考,考完他们会暂停生意,到乌鲁木齐来和我一起填报志愿”。
据了解,当天,来自新疆残疾人职业技术中专学校和乌市聋人学校的69名考生都在乌市第十三中学的3个考场参加高考。
十三中考点考务组组长李毅说,考虑到残疾考生的身体,他们将这些考生安排在聋哑人考场、肢体残疾人考场和视觉障碍者考场,都在一楼。在特殊考场旁设有医疗救助站和卫生间,学校还为考生安排了午休休息室,准备了矿泉水。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