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陈曦)
在老挝的路上
(中国残疾人网记者陈曦_前方报道)在越南“吊桥口岸”,车队在雨中等待。三天前从“友谊关”口岸进入越南,便觉得咱们的口岸边检真恢宏,等从越南进入老挝,才发现越南的口岸也是恢宏的。当然,是和老挝的这个“吊桥”口岸比较而得。如果不告诉你,大概这只像是个国内乡镇级别的长途汽车站的感觉吧。但老挝人真的很“仗义”,北奥国旅经过协调,为了方便肢体残疾人过关,一小时前,越南的接待单位已经把我们全体团员的出关手续办理好。我们只等待了十分钟,就通过快速通道进入老挝的边检站。所有自驾车队员不用下车进行检查。在大雨天的环境下,这真是一个大福利。
(
摄影/陈曦)
(摄影/陈曦)
(摄影/陈曦)
(摄影/陈曦)
(摄影/陈曦)
(摄影/陈曦)
“一路无书”,因为一直在开车,17号到达沙湾拉吉,两天的长途跋涉最终到了巴色,人倦马乏,却期待着19号的到来,因为那天能看到亚洲最大的瀑布“孔”瀑布。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先到一个叫“马桶瀑布”的地方。为什么叫“马桶瀑布”?因为这个瀑布像是马桶。
两天的时间,车队风雨中穿过山间林路,在乡间避让牛群,在国道上扬尘而过,城市里,不用猜,还是摩托车。路上,导游同志说,老挝人和越南人不一样,你对越南人笑,越南人不会理你,你对老挝人笑,他会对你报以微笑。停车买水,我不是很相信,停车吃饭的时候去试验了一下,小摊位的姑娘一看见我就对我笑,实在不好意思在这样的微笑中离开,我掏出不知道后面有几个零的老挝币,指了指橘子,有指了指嘴,假装嚼了嚼。我以为她会卖给我橘子,结果她卖了一杯鲜榨的橘子汁。算了算,不到人民币五元钱。价格便宜量又足,我很高兴。一想想又觉得不对劲,应该是她回报我微笑才对,怎么反了呢?这5元人民币,对老挝人来说,不是个“数”,因为他们一碗面条要12元,但也不能说不是个“数”,因为老挝人平均一个月才600元人民币。或是因为战争的原因,老挝人很讲究“享受”,宁可每个月前15天吃肉,后15天喝粥,也不愿攒着钱。是因为三场大的战争,老挝的男女比例1:3,老挝过去是一夫多妻制,现在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制,但是多出的女性怎么办呢?怎么办不知道,因为他们的传统依旧是母系氏族社会。在老挝,孩子随同母性,女人说了算,女人去干活,女人被尊重。
在这里,妇女可不是半边天,而是3/4的“天”,我在想,老挝的幸福指数在全球141个国家中排名第37,跟这个事是不是有点关系呢?
老挝的边检站很简陋,但工作人员非常体贴残疾人自驾车队,尽量提供便利。(摄影/陈曦)
寺庙门口卖橘汁的姑娘。在老挝,本地人喜欢生女孩,华人喜欢生男孩。(摄影/陈曦)
女性在家里掌握绝对的地位,但老挝的女性都非常吃苦能干,能承担几乎家里所有的体力活。(摄影/陈曦)
老挝的经济落后,产业以农业为主。路上几乎看不到像模像样的公共汽车,即使很远的路,他们也愿意骑摩托车前往。(摄影/陈曦)
马桶瀑布前的小合影。在自驾车队伍里曹大爷(右)是“大师兄”与陈大爷(中)是“二师兄”,张大哥在二位面前成了“张小弟”。年龄从右到左排,个头从左到右排(摄影/陈曦)
马桶瀑布景区里,手工艺编织者的小孩子好奇地看着自己车队的队员们。导游叮嘱说,可以给小孩子糖,但不能给小孩子钱,因为“这样不好”。(摄影/陈曦)
在老挝随处可见的寺庙,往往也是死者安歇的地方(摄影/陈曦)
厕所就在路边,但老挝砂石土路,一遇下雨,便给队员们增加了一道难题。(摄影/陈曦)
牛群经常穿越马路,简直“旁若无人”。(摄影/陈曦)
路边的小摊摆着各种烧烤美味,引得队员们纷纷“解囊”,但老挝钱币数字非常“大额,计算花费让人有点费脑子。(摄影/陈曦)
北奥国旅特地安排了老挝风味的中餐,队员们“鱼和熊掌都可兼得”(摄影/陈曦)
关于中国残疾人